“陛下,繡衣府外指繡衣江南,在您出行之際,目無王法,殺害朝廷命官刑部侍郎孫楚陽,此舉是為對律法之踐踏,臣懇請陛下收回封侯之令!”
話音一落,無數官員心頭一動。
來了!
煕元帝沉默片刻,也不答,而是問道:“諸位愛卿,你們認為此事當如何處置?”
眾官員面面相覷。
江南乃是繡衣府之人,滿朝文武大部分都對這個部門沒有任何好感。
江南怎麼樣,他們不大在乎。
但繡衣府吃癟,他們心頭就暢快。
即便如此,煕元帝對這卻是樂見其成。
畢竟,他們爭來爭去,煕元帝便高枕無憂。
所謂帝王心術,平衡之道,莫過如此。
聽煕元帝問話,早有準備的官員們也是各抒己見。
禮部尚書以後,吏部尚書吳佢也是上前一步,
“陛下,雖說孫侍郎乃是受人指使,誣陷於江繡衣,但即便有罪,也應當以律法處置,而非私刑。”
“江繡衣殺害孫侍郎一案,臣認為必須嚴肅追究其罪,打入天牢,年後待審!”
話音落下,戶部尚書也是開口。
“陛下,臣認為吳尚書所言極是。”
“但念及事出有因,臣認為江繡衣殺害孫侍郎,罪行可免,但不宜再行獎賞,應當功過相抵,便不再行封侯之禮。”
短短片刻,六部尚書已經有一半,跳出來指責江南。
他們雖所言不一,但大家都是官場老油條。
自然看得出這三位尚書大人定是早就有所商討。
禮部尚書先提出取消封侯,這乃是他們根本的目的。
而此時吏部尚書又站出來,不僅要取消封侯,還要治罪。
這又是更進了一步。
當然,因為江南劍廬劍首的身份,基本不可能治罪就是了。
但無妨,反正也只是說說而已。
因為接下來,戶部尚書立刻又說,可以不治罪,但絕不能封侯。
一來二去,三言兩語之間,便把“是否封侯”的爭論點,移到了“以取消封侯為前提,是否治罪”的商討之上。
這是朝堂上極為常見的話術。
而這一切,都被一旁老神在在的大繡衣看在眼裡。
他也沒說話,就看著他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