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樂,以你的水平,完全沒有必要去急診科鍛鍊吧?”
晚上方樂在程載明家中蹭飯的時候,程載明在飯桌上吐槽:“因為你,剛才快下班的時候,我被老鄭數落了一頓,你說你,好端端的去什麼急診科?”
“嗯嗯!”
程雲星點著頭。
到目前為止,星星同學依舊沒有發現自己到急診科的作用。
跟了方樂兩天,方樂要麼在處置室縫合,要麼去搶救室,參與的都是高大上的東西,就說今天這個破格救心湯,程星星這會兒還沒搞懂呢。
200克的附子,程雲星長這麼大都沒見人用過這麼大劑量。
“如果不接觸急診,再過十來年,30克附子都能嚇死人了。”
方樂笑著回答道。
“嗯,你說的對。”
程載明點了點頭,不由的想起上午的時候方樂說服他說的那一番話。
不說破格救心湯的劑量,就是《傷寒論》裡面四逆湯類方,後人用量也越來越保守了。
凡是牽扯到烏頭類藥材,大黃、石膏等一些藥效峻猛的藥物,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保守,安全。
就像方樂和孫清平說的那樣,隨著走街串巷式的行醫逐漸被淘汰,學院培養模式的普遍,新成長起來的中醫醫學生無論是在思維還是在魄力上都和之前的醫生沒法比。
學院式的培養,學生們的理論肯定是紮實的,可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見識少,歷練少,大多數人對藥材的藥性的瞭解都來源於教材課本,沒有親自接觸,沒有親自嘗試,對藥材還是缺乏足夠的認識。
就說破格救心湯,李可李老是最為擅長使用大劑量附子的一位名家,而李老本人也是自學成材,李老一生之所以敢大劑量使用附子,正是因為李老和其弟子是親自嘗試過附子的。
親自嘗試,瞭解其毒性,用李老的話來說就是,既然要用附子,肯定就要了解附子,書上寫的遠不如自己用過的踏實,就像是小馬過河一樣,只有自己親自趟過去,才能真正知道水有多深。
方樂在重生前,也是親自嘗試過很多中藥材的,對附子也有了解。
一般來說,附子經過高溫煎煮之後,毒性就會降低,正常來說,30克左右的附子,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正常人只要不是直接服用,而是經過煎煮,50克的附子也不會對人有太大的影響,有的會出現嘔吐洩瀉等一些症狀,可絕對不會有什麼生命危險。
不僅僅是附子,像細辛、生半夏、吳茱萸等,李老也都親口嘗過,正是因為有著這種精神,李老一生才敢大劑量使用附子等藥物,並且多次挽大廈於將傾,治好過不少危重患者。
歷史上很多中醫名家都是從辯藥,識藥開始接觸中醫,只有掌握了藥材的藥效和藥性,在實際的臨床中才能真正的把握劑量,而不是紙上談兵。
正常人哪怕寫字,拿起筆的時候都要先在邊上劃兩下,試一試筆的書寫流暢度,更何況是治病救人?
自從張曦月走後,方樂這幾天幾乎天天都在程雲星家蹭飯,吃過飯就和程載明父子聊天,晚上九點多才回去。
回到住處,家裡的座機有著未接來電顯示,方樂就知道是張曦月打過電話,目前西京市這邊的座機也就老家的堂嫂江秋娥和張曦月知道。
方樂撥了過去,電話很快就接通了。
“方樂!”
張曦月的聲音從電話中傳了出來,聽著張曦月的聲音,方樂都能聽出張曦月對他的思念。
“嗯,剛剛從程叔叔家回來。”
方樂笑著問:“這會兒了怎麼還沒睡?”
“還不到十點呢。”
張曦月道:“和白姐姐出來參觀萬江集團的幾家工廠,現在在酒店呢。”
“張總巡視,工廠那邊負責人肯定嚇壞了吧?”
方樂笑著打趣。
“你又笑話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