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克?”
正在討論的幾位中醫科的醫生瞬間就像是被人摁了暫停鍵。
有人還正在分析著,嘴巴微張,就那麼不說話了,眼睛看向黑板,看向方樂寫著的劑量。
“多寫了一個0吧?”
足足過了好幾秒,有人才輕聲說道。
200克劑量的附子,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說,都是不敢用甚至不敢想的劑量。
很多人都知道,附子、砒霜也屬於中藥,而且有毒,可實際的現實中,卻很少有人見到有醫生開砒霜,哪怕開附子,劑量也都控制在10克以下,30克劑量的附子都算是比較大的劑量了。
附子、大黃等這些藥效峻猛的藥物,非大醫不敢用,能把這些藥材用好,用巧的醫生,水平基本上都不會差。
還好這是九十年代,不少醫生雖然沒怎麼用過大劑量的附子,可思維還沒有二三十年後那麼謹慎,相對來說醫院中醫科還沒有“養尊處優”到一定程度。
這個時候,中醫科這邊凡是副高以上職稱的醫生,年齡大都在四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上的醫生,基本上是七幾年就開始行醫,有的人甚至行醫更早。
越早,一些醫生的見識,思維,膽魄也就更大一些。
而在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四五十歲的醫生是什麼時候開始行醫的,八九十年代,學院派出身的醫生佔據的比例更高,受到現代醫學的影響更深。
雖然有人覺的方樂寫的這個劑量很大,一些人甚至都被嚇住了,可至少沒有人出聲,一些人甚至還在思考。
方樂一邊講,一邊看著下面一些醫生的反應,心中有些慶幸。
這個時期真的是比較好的時期,無論是對中醫也好還是對現代醫學也好,他重生帶來的經驗都能改變很多事情。
後世的很多中醫醫生,真的是被養廢了,亦或者說已經不能稱之為純正的中醫大夫了,只能算是借鑑中醫,大多數專家都是站在現代醫學的立場上,借鑑中醫,彌補自身領域。
這個方向也不能說不對,可純粹的中醫醫生也必不可少,有些方面的病症,中醫確實有獨到之處。
“200克?”
孫清平也直勾勾的看著方樂在黑板上寫的劑量,孫老都被方樂寫的這個劑量嚇到了。
上一次方樂提議用90克的附子,孫清平覺的還在範圍之內,可200克,孫清平行醫一生,都沒用過這麼大劑量的附子。
“200克!”
方樂寫下劑量之後,稍微緩了緩,這才道:“這個劑量是不是很大?”
沒人吭聲,這個場合,也沒人貿然說什麼。
方樂的發問也不是想讓人回答。
問過之後,方樂繼續道:“附子有毒,大熱,這麼大的劑量,有人或許就要問了,是不是太危險,風險肯定有,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說著話,方樂向門口看了一眼,程雲星提著一個袋子,端著酒精燈,程雲星身後還跟著兩位護士,有人拿著砂鍋,有人端著托盤。
“這一陣,我也瞭解過,在實際的臨床中,使用附子,劑量很少有超過30克的,今天我現場做一個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