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賁門,這運氣就相當不錯了,之前方樂還真有點擔心硬幣在賁門附近堵住。
“方醫生也看的懂?”
女醫生有點意外。
女醫生在B超室工作了幾年了,一些科室的年輕醫生單純看顯示屏上的畫面,都看不太懂。
“勉強看的懂。”
方樂微微點了點頭。
“是過了賁門了,情況比較好,硬幣的話沒什麼尖銳的稜角,也沒有對食道造成什麼損傷。”
女醫生說著,收了探頭,擦了孩子身上的耦合劑,然後開始打結果。
“醫生,那這種情況,該怎麼辦,總要取出來吧?”
孩子的媽媽擔心的道:“這要是總是在體內,誰知道會出什麼事?”
“這個就要問專科醫生了。”
女醫生笑著道:“我只是B超醫生,只負責檢查。”
“等拿了結果,先回科室。”
黃曉龍也沒有急著說該怎麼辦。
醫生沒有全能的,特別是隨著科室劃分的越發詳細之後,大多數醫生的路是越走越窄,雖然在自身領域走的越來越深,可其實懂的卻越來越少。
你就像是看牙的,只有牙出了問題,他才知道怎麼辦,不是牙的問題,他肯定不知道。
哪怕是心胸外科亦或者心胸內科,裡面也都有詳細的劃分,有的醫生就擅長瓣膜修復,有的醫生就擅長血管擴建,超出自身範圍,誰知道特麼什麼回事?
這樣的細緻性劃分,好處固然顯而易見,能讓專科醫生走的更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資深領域,可壞處也不少。
畢竟大多數病症都不是獨立依存的,遇到稍微複雜的病症,往往多科室聯合會診。
這個年代還好一些,在方樂重生前那個時候,患者看個病,往往要掛好幾個科室去檢查,今天掛了這個,等一天,明天又去掛另一個。
剛才方樂給程雲星說的,食道鏡程雲星不懂,開刀程雲星也不懂,讓程雲星從自己擅長的方向去思考。
同樣,對黃曉龍來說,他這會兒也只能從自己的方向去考慮。
究竟是食道鏡還是開刀?
這兩個方案,任何一種都比較麻煩,也有著一定的危險性,具體採用什麼方案,要不要找相關科室過來,黃曉龍還要回去向林醫生彙報,聽取林醫生的意見。
“方樂,方樂。”
方樂剛剛走出B超室,程雲星就激動的湊了上來:“我想到了,可以用麻油,豬油等一些潤腸的東西,幫助潤滑排洩。”
“嗯,還算有點想法,繼續想。”
方樂點了點頭。
“這還不夠嗎?”
程雲星道:“也只能先嚐試,萬一出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