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樂!”
唐都醫院,潘慶國從方樂的車上下來的時候又是一陣感慨。
作為唐都醫院的手外科主任,潘慶國現在上下班也都還是腳踏車,像這種豪車,潘慶國都沒怎麼坐過。
不過潘慶國很快就從車子的事情上把思想解放出來了,一邊帶著方樂向科室走,一邊給方樂介紹著自家科室的情況。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費了好多唇舌,潘慶國可算是把方樂暫時從西京醫院那邊借過來了。
如果說方樂在他們唐都做的那一臺手術只是個例的話,那麼加上西京那邊三十臺手術,這就不是個例了。
三十臺手術,幾乎是潘慶國兩個月的手術量的,而方樂則只用了五六天,簡直嚇人。
越是嚇人,潘慶國越是坐不住,越是不能視而不見。
原本在方樂冒出來之前,潘慶國在秦州省手外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就是董文學了。
這個競爭並不只是單純意義上搶奪患者資源,這個時候,不算西京市下轄的周邊幾個縣區,就是縣市區也有三百萬人,能做手外手術的也就那麼幾個人,放開口子,醫生不愁沒有患者,對於幾家大醫院來說,只有床位不足的情況,鮮少有患者不足的情況。
這個競爭更多的是領域之爭,名望之爭,地位之爭。
無論是潘慶國還是董文學,都想成為秦州省手外領域第一人,沒有人願意屈居第二。
醫生的名氣出去了,地位也就不同了,對患者和患者家屬來說,能請到水平第一的醫生,沒人願意請第二,第一和第二雖然只是一名之差,可在地位各方面的差距那可大了去了。
現在西京醫院冒出一個方樂,從目前方樂做的手術的預後情況來看,這第一人毫無疑問已經沒法爭了,可即便如此,潘慶國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董文學成為第二。
第一現在就在西京醫院,董文學近水樓臺,優勢明顯,潘慶國又怎麼敢不放下身段。
這一次跟著方樂一塊過來的依舊是黃曉龍、李希文還有程雲海,小組成員一個不少。
潘慶國希望方樂過來這邊做手術,他自己好跟著觀摩學習,避免被董文學超越,畢竟董文學已經跟著方樂做過好幾臺手術了,他這邊現在連方樂的手術怎麼做的都不清楚。
這個時候,有的醫院手術室已經安裝了攝像頭,可攝像頭的解析度相當低,大多數醫院手術室依舊是沒有攝像頭的狀態,不像以後十幾年,手術室攝像頭什麼的,解析度也高,很多手術哪怕不進行直播或者觀摩,也要保留手術錄影。
唐都醫院的手術室是沒有攝像頭的,所以那天方樂在手術室做了什麼,手術怎麼做的,潘慶國真的是一無所知。
潘慶國希望方樂過來唐都這邊待一陣子,韓勝學其實也是支援的,前兩天刁難,掛電話,也不過是拿捏潘慶國而已。
第一就在自己手中,韓勝學是穩坐釣魚臺,並不在乎董文學和潘慶國的競爭。
屈肌腱縫合的恢復期比較長,主要是復健期很關鍵,週期長,手術是一方面,術後恢復是一方面,恢復期長,也就意味著患者住院時間長,病房和復健室的轉換率低。
當自家病房和復健室不夠用的時候,韓勝學是不希望方樂等人閒下來的。
方樂說了,自己並不僅僅只會手外,可韓主任是不指望方樂挑大樑的,他是希望方樂儘快把人帶出來的,而想要儘快把人帶出來,大量的手術積累自然是必不可少。
因而方樂過來唐都,對韓勝學和潘慶國來說算是雙贏的局面。
只是董文學很不樂意。
“韓主任,你怎麼讓方樂去了唐都?”
董文學有點生氣:“唐都和咱們畢竟是兩家醫院。”
“我為什麼不讓去?”
韓勝學老神在在:“復健室滿員了,床位不夠,去了唐都,方樂可以繼續做手術,還有額外的收入,多好的,我有什麼理由阻攔?”
“再說了,當醫生,格局要大,怎麼能只侷限在咱們醫院呢,技術推廣出去,受益的還是患者,一個人兩個人,又能搶救幾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