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附院,急診科。
沈安榮在張海琦和周啟文的陪同下正在給患者做檢查。
“患者大便已通,身熱已退七成,不過小便反見短赤,這是邪熱已經潰退,陰液尚未恢復的徵兆,脈仍沉數。”
沈安榮檢查的第一位患者就是昨晚方樂冷水急救的患者。
一邊檢視著患者的情況,沈安榮一邊道:“看來這位方醫生應該是火神派傳人,火神派不僅善用附子、姜等熱藥,也善用硝、黃、石膏等涼藥,承氣白虎湯以生石膏、生大黃、芒硝等涼藥為主,涼下通便以救真陰,這位方醫生對白虎湯和承氣湯等清熱瀉火劑用的相當嫻熟。”
說著,沈安榮又道:“不過秦州的孫老並非火神派名家,難道這位方醫生還有別的名師?”
“這個我們就不清楚了。”
周啟文道:“沈院長您可能不知道,這位方醫生還創出了新的肌腱縫合法,昨天我聽萬江集團的李總說,方醫生好像還擅長正骨。”
什麼火神派之類的,周啟文也只是聽過,並不算了解,不過想來也就類似於內科裡面的分類罷了,方樂一邊是中醫,一邊跨領域弄出新的肌腱縫合法,還會正骨,相比起這些,在中醫內部的跨領域,倒也不算什麼了。
“肌腱縫合?”
沈安榮有點意外,這可是外科領域了。
相比起這個,周啟文說的方樂還會正骨,倒是沒有讓沈安榮過於驚訝。
一般來說,中醫醫生全能的還是比較多的,雖然各有所長,可很多方面多少都有涉獵,就像沈安榮自己,雖然是以方劑擅長,可針灸和正骨多少也懂一些,主要是看和什麼人比。
中醫講究包容萬物,有容乃大,最初的中醫其實是不分什麼手段的,只要能治病的手段,中醫們都學,今天學個這,明天學個那,只要用的上,就先記在腦子裡,或許什麼時候就能用得上。
在十七世紀前後,中醫幾乎已經發展到巔峰的時候,西方國家主要還是以放血治病為主,醫療方面是相當落後野蠻的,就說放血,中醫針刺放血的手法,早都不知道出現多少年了。
“沈院長不開方嗎?”
給患者檢查過後,沈安榮並沒有留處方,而是繼續看向下一位患者,周啟文就禁不住問。
“不是說方醫生今天上午要過來複診嗎,我就不隨便插手了。”
沈安榮笑了笑,別人正在治療的患者,而且治療無誤,隨意插手,那是犯忌諱的。
“這都幾點了?”
張海琦看了看時間:“現在這些小年輕,真是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
“年輕人嘛,有水平,肯定也有性格。”
沈安榮笑了笑,倒是不以為意,越是天才的年輕人,越是有性格,越是傲氣,不傲氣能叫年輕人?
“送檢結果出來了沒有?”
沈安榮問周啟文。
“已經出來了,確實是新型流感,傳染途徑主要以飛沫為主,症狀以高熱不退、全身乏力為主,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症狀。”
“那就好。”
沈安榮點了點頭。
“今天上午,其他醫院也都陸續有個別發熱病人出現,不過都是呈點狀、零星擴散。”張海琦也說道。
主要以飛沫傳染為主的話,防禦就相對容易一些,擴散也沒有那麼可怕。
“沈院長,目前一些常規的退燒藥和消炎藥物對這次的流感效果不佳,後續如果有類似患者,我建議還是轉入江中院治療為主。”
張海琦對沈安榮說道。
“嗯,可以,張院長可以向上面建議,我們江中院會做好接收工作。”沈安榮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