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是方樂的名字,不過是孫清平整理然後幫忙投送的,所以還有孫清平的名字。
王雲江仔細看了一遍論文,這才抬起頭來,臉上的表情相當複雜。
《新中醫》上面的這篇論文雖然遠不如《中華外科學》上面的那篇論文影響大,可王雲江看得出,這篇論文依舊是很專業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意義深遠。
一個是外科領域,一個是中醫領域,方樂這篇關於急診醫學和中醫關係的論述,放在杏林圈,影響絕對不會比《中華外科學》的這篇論文影響小。
這個時候,正是中醫正在尋求變革的一個階段,一部分人認為中醫要與時俱進,可以學習現代醫學的詳細劃分,參考現代醫學的經驗,一部分人認為中醫有著自己的特點,不能貿然跟風......
現在兩方面的爭論甚至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而作為重生者的方樂其實是很清楚的,中醫的變化其實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特別是98年全國實行統一執業醫師標準之後,中醫的變化是相當大的。
之後關於外行領導內行,外行干涉內行之類的言論也相當多。
之所以會有如此言論,也正是一部分反對中醫完全照搬西醫的中醫人的心聲。
而在這時候,方樂這一篇中醫和現代急診關係的論文,絕對能讓辯論的雙方都重視。
中醫從來都不是坐在門診等候患者上門的慢郎中,一旦到了幕後,失去了急診經驗,中醫也將變的越發的保守,越發的不堪。
沒有急診經驗,中醫人勢必束手束腳,勢必裹足不前,最終成為各大醫院其他科室都公認的混子科室。
“嘶!”
王雲江緩緩抬起頭,臉上的表情相當複雜。
在他看來,一位相當有天賦,相當出色的手外科專家,肌腱縫合方面的醫界新星,沒想到在中醫方面還有如此見地。
原本王雲江這一次來,除了打算親自見一見方樂,看一看方樂的水平之外,還有著帶方樂去滬上的想法,這麼一位優秀的手外科新星,王雲江是打算傾其資源進行培養的。
作為首屆院士,王雲江在滬上醫科大學的地位是很高的,這個時候,全國擁有院士的醫院和醫學高校可以說寥寥無幾,有著一位院士坐鎮,那是相當榮耀的一件事,而王雲江也有信心,方樂應該會跟著他去。
可現在,王雲江反而有點不自信了。
別的不說,孫清平的學生,現在又被薛曙陽借了去,薛曙陽同樣也是首屆院士。
“對了,之前說除了小方,你們這邊還有人能做相關手術,安排好了嗎?”
王雲江問道。
“我去問問。”
韓勝學應了一聲,急忙出了辦公室。
剛出來,楊曉輝就來了。
“怎麼樣,安排好了嗎?”韓勝學問王雲江。
“黃曉龍和李希文都不敢做。”
楊曉輝苦笑道:“他們說王老在邊上,他們手抖。”
“怎麼這麼沒出息?”韓勝學頓時就火了,這個時候掉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