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些人教育孩子都是:“你看看人家方樂。”
村口,是閒人最喜歡聚集的時候,一群還沒來得及出門的青年都聚在村口,抽著煙,聊著天。
前兩年村裡外出務工的人還不是太多,也就是今年,開始多了起來,除了馮飛之外,周邊鄉鎮也有一些有能耐的人開始找人,在建築工地攬一些活。
方家坪今年外出的人就不少。
這年月,相對來說像江秋娥的男人,也就是方樂的堂弟方輝那樣出省的其實不多,大都還是在省城,以民工為主流。
真正進入工廠打工的熱潮其實是在八零後開始,六零後和七零後相對較少。
“二哥,今年咋樣?”
一群青年一邊抽著煙,一邊說著話,主要還是今年的收入。
“還好,收麥到種麥這一陣,活比較多,一個月能幹四十多個工分,能結五百左右吧。”
“那三哥厲害,我估計也就三百出頭。”
“我也就四百塊錢,不過趕春節,要是再能結四五百,今年這個年就好過了,孩子的學費也不愁了。”
“二哥,你跟著誰?”
“咱們上面馮家村的馮飛。”
二哥笑著道。
“馮飛,之前整天鎮上混的那個二流子?”
有人問。
馮飛在方家坪不少人都知道,是隔壁村的,遊手好閒,也算是名人。
“你可別小看人家馮飛。”
二哥抽了一口煙,道:“人家有些人,就是有本事,走到哪兒都能混起來,馮飛現在在省城可是不得了,在工地也是一號人物,現在手底下上百人,上百人的工隊,現在可是不多。”
“跟著馮飛,結錢不怕嗎?”
邊上人問。
大家跟人幹活,最怕的就是不靠譜,到時候幹一年,拿不到錢就哭瞎了。
農民工的工資基本上都不是月結,這個時候大都是年結,年底了結賬,中途有事最多要一點,不可能結完,所以跟人幹活,工頭的人品很重要。
馮飛最初能找到人還是因為家裡有錢,大都是本村的,後來信譽起來了,找人才容易了些。
“結錢很麻利。”
二哥又摸出煙盒,給邊上人一人一根:“基本上都是兩月結一次,你要是有事,或者不幹了,都是一次結清,而且我們的工價比別的多五毛。”
說著二哥都呵呵呵笑了。
當初他也是擔心,沒想到人家馮飛結錢是真麻利。
“多五毛,還是兩月一結?”
邊上人都有點不甘心。
“我給你們說,我們老闆和公司的領導都認識,人家不怕拿不到錢。”
二哥給幾個人科普:“一般拖欠工資的,要麼是心黑,要麼是工頭自己都拿不到錢,馮飛有關係,不怕這個。”
“馮飛在省城也有那麼硬的關係?”
幾個人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