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室頓時響起一陣歡聲笑語。
方樂在值班室待了一會兒,就回了住處,張曦月這幾天不在,不過方樂回來之前照例讓馮飛請人把房間打掃了一遍,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第二天一大早,方樂就開著車回了方家坪。
現在方樂開著車回家的次數多了,村裡人也漸漸的開始習以為常了,倒也不像最初,只要車回來,就能引起不少人的圍觀。
不過看到方樂的車,一些人就下意識的開始往方樂家門口湊,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畢竟方樂只要回來,在家門口的男人們都能蹭根菸,女人們多少也能蹭點零嘴,乾果了水果了之類的。
這次方樂回來也買了水果,門口每人一個橘子。
這兒宣告一下,這個橘子絕對是正經橘子,和星星同學的那個橘子不是一個品種,絕對沒有佔鄰居們便宜的意思。
“還是小樂有出息。”
“是啊,咱們村的驕傲。”
然後方樂就在一群鄰居們由衷或者不由衷的誇讚聲中進了門。
“回來怎麼不說一聲,讓月月去街上買點肉。”
劉玉芬和江秋娥急忙接過方樂手中的東西。
這幾天,張曦月一直在家裡陪著,家裡每天都有不少鄰居來串門,劉玉芬每天都樂的合不攏嘴。
在農村,鄰里之間走巷串門那是家常便飯,一袋煙的工夫都能去鄰居家說兩句話。
同時,在村上,來誰家串門的鄰居多,也說明誰人緣好,家境好,用關中話來說就是鄉情高。
雖然這個鄉情高的因素很多,但是在農村,這就是長臉的事情。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人生在世,活的不就是個鄉情?
劉玉芬雖然不是多麼顯擺的性子,但是苦了大半輩子了,到了快六十歲了,也算是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別的方面劉玉芬倒是不是很在意,但是每天一群鄰居們坐在院子,這個誇著兒子好,那個誇著兒子有本事,這事情,是個當媽的都喜歡聽。
俗話說得好,別人的莊稼自個的娃,誇什麼都沒有誇子女能更讓父母高興了。
有著方樂調理身體,有著鄉親們整天說好話,劉玉芬的心情也好,堂嫂江秋娥現在也是百依百順,在這樣的環境下,劉玉芬的老毛病都好了個七七八八,整個人年輕了不少。
去年方樂重生過來的時候劉玉芬看上去就像是六十七八歲的老太太,現在看著最多也就是五十多歲。
也就是原本已經白了一些的頭髮沒能變黑,要不然看著還能更年輕。
“沒事,吃素的也一樣。”
方樂笑著道。
這年月,在裕山鎮這種小鄉鎮,除非遇到趕集,平常的話,過了中午十二點,街上就很難買到肉了。
鎮上街道並沒有專門的蔬菜店和肉店,都是擺攤的,也就是趕集的時候,街道兩邊擺攤的比較多,賣衣服的,瓜果蔬菜的,平常的話,也就是零零散散賣蔬菜和水果一類的,賣肉的十二點之前就收攤了。
畢竟這個時候冰箱並不普遍,不逢年不過節,村上吃肉的人也少,賣不動到了後半天,肉就不怎麼好了,很難放到第二天。
而且這個時候鄉鎮這邊的豬肉也不是統一屠宰,殺了豬,除了在鎮上賣之外,也要騎著車走街串巷,爭取儘早賣完。
“在洗衣服嗎?”
方樂看著院子裡的大盆,裡面泡著衣服,張曦月的手還是溼的。
張曦月笑著道:“是啊,正好洗衣服呢,你回來了,還能幫忙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