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京,協和醫院。
褚建林也正在示教室看著手術錄影,是方樂在滬上的那一例劈裂式肝移植手術。
當時手術是在滬上醫院做的,參與手術的有方樂、田邊有郎、牛寶華、褚建林以及肖聰璘,有西京醫院的、滬上醫院的、協和醫院的,算是陣容相當豪華的一臺手術了。
手術結束,除了西京醫院,協和醫院自然也得到了一份錄影,別的沒有參與手術的醫院想要,那就看滬上醫院的心情了。
這一陣,褚建林已經不是第一次看手術錄影了,一旦有時間,褚建林都要過來看一看,學習一番。
方樂的這幾臺手術錄影絕對是國內僅有的肝移植方面的手術錄影了,雖然國外開展肝移植手術比較早,但是國內想要得到人家的手術錄影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文字性的一些東西。
論文之類的。
手術步驟和手術細節都是很難得到的。
這也是方樂做了幾臺肝移植手術之後,無論是褚建林亦或者牛寶華對方樂客氣的原因。
彌補了國內空白,開展了國內先例,給其他醫院和其他醫生指明瞭方向,讓人有例可循,這樣其他人在肝移植方面就能少走很多彎路,這才是首例的真正意義。
全國首例之所以能迅速提升醫生的名氣和地位,也正是因為貢獻足夠大。
協和作為全國第一醫院,褚建林自然是很想成為方樂之後第二位做肝移植手術的肝外科專家。
“看了好幾遍了,還是覺得把握不大。”
褚建林一邊看著,一邊對崔世平說道。
“不過我們有過一次參與經驗,相對來說也佔了不小的優勢。”
崔世平笑著道。
心裡話崔世平沒敢說。
在方樂沒有做活體肝移植手術之前,他們協和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準備,把握更小,
其實就協和了解的情況而言,兩年內國內在肝移植方面的進展都不會太大。
主要是手術錄影稀缺,相關的東西難找,國外專家也不是那麼好請的,哪怕請來一次,一次就能會?
這種手術之所以難,主要是要上手術,醫生首先要有一定的把握才行,畢竟是活生生的人,豈能拿來做實驗?
一次失敗了再來下一次?
失敗一次就是一位患者的生命。
“有時候真不知道方教授是怎麼學會的。”
褚建林感慨道:“知道不該想,還是禁不住會想。”
“那就不想嘛。”
崔世平道:“有些人那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