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說不上話,以後有機會,總還能聊兩句,方教授您在協和做心臟搭橋我看了,當時手術做的如何如何,這不就有了話題了嗎?
“撐胸器!”
隨著方樂一步一步剝離,切開皮下組織,然後開始開胸,心包逐漸暴露了出來。
這臺手術算是方樂重生之後的第三臺心臟搭橋手術,相對來說做起來比起首例要更為順手。
而且協和的醫生護士水平確實也要比西京醫院那邊的水平高,雖然只是協和的首臺心臟搭橋手術,可配合還是不錯的。
配合一個是熟悉的手術,知道原本流程,一個就是醫生護士之間長期的一個默契。
這個默契哪怕是換了新的手術,也是存在的。
而且協和這邊心臟搭橋手術前期籌備也做的好,雖然一直沒有完成首例,但是在前期的培訓,準備方面都有做工作。
新型手術的開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某家醫院要做某種新型手術,特別是大型手術,醫護人員都要早早對手術有所瞭解,術中注意事項,術中配合。
只有在完善的基礎上,主刀醫生才敢進行初次的嘗試。
國外已經完成了心臟搭橋手術,國內也有跡可循,相對來說協和、滬上醫院、燕京醫院、深海醫院等這些醫院優勢肯定是很大的。
就方樂做的全國首例肝臟移植,也是在江州省人民醫院做的,換了小一些的醫院,不說裝置方面,醫護人員水平也跟不上,當時首例肝臟移植也是西京醫院肝膽外科團隊,江州省人民醫院的醫生護士水平就不行。
“建立體外迴圈。”
手術室參與手術的醫生護士們也都帶著認真和慎重。
都說醫生護士的態度決定手術的難易程度,那是很客觀的一句話,協和首例心臟搭橋手術,所有人都不敢大意。
對方樂來說,這是第三臺了,對協和來說那可是第一次。
意義不同,雖然主刀是方樂。
“方教授,我這邊已經準備好了。”
唐同年向方樂彙報道。
“好。”
方樂點著頭,手中則不停,只能看到手術刀、止血鉗、持針鉗等一些器械時不時在方樂手中換著。
“這哪兒是才開始做的樣子?”
唐同年心中震驚,就他做了這麼多年手術,操作都趕不上方樂。
“你發現沒有,方教授的操作依舊有點不同。”
初建林輕聲和孟慶飛說著話。
他們是肝外科醫生,可作為協和和燕京醫院的科主任,還是見過國外專家做心臟搭橋手術的,燕京醫院就曾邀請過國外專家給一位老首長做手術。
這也是大醫院的好處,見識肯定不一樣。
“和肝臟手術一樣,方教授的操作好像是獨具一格。”
孟慶飛點著頭:“在操作方面有所改進。”
是的,相差了幾十年,哪怕是以現在的裝置和技術,方樂的操作和現在的手術風格也是不同的,這一點厲害的專家是能看出來的。
“準備復跳。”
幾個小時的手術到了尾聲,隨著患者心臟復跳,手術也宣告成功。
“方教授。”
唐同年急忙在邊上道:“辛苦了。”
“還好。”
方樂笑了笑,一邊摘了手套,一邊向洗手池走去。
肝臟移植,心臟搭橋,這一下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澱了,有機會做了不停跳手術,短期內不能再開新的副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