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穿越之前,何維同就比較過九龍合璧和猿擊術這兩門功法。
只是沒比較出什麼區別罷了。
但是從劇看,何維同猜測這兩門功法一門為內家拳法,一門為外家拳法。
內外兩家沒有高低之分,只是路子不同,最後都會殊途同歸,因為他們的目的都是強大自身,內家功夫從練氣吐納開始,而以力和氣的外發為最終表現形式,也就是把內家的“氣”作為力發洩出來,以此達到巨大的破壞力。
外家功夫從練四肢軀體開始,最終以氣和力的生生不息內迴圈為最終表現形式,也就是練了外家功夫,力和氣是長時間不會枯竭的,並能夠接力,實現力的轉化。
九龍合璧就像是內家功夫,因為原劇中水果,九龍合璧是太極拳的一種高階用法,太極拳毫無疑問的內家拳。
猿擊術就像是外家拳,猿擊術沒有具體的煉法,講究的是一種心境,追求的是極致的速度。
九龍合璧就像降龍十八掌,說的是隔空打物,以內力發勁實現外力的作用,而猿擊術更像九陰和九陽的閹割版,以外家形態來實現內家發力,月練即是九陰,內練即是九陽。
當然,這些都只是他對這兩門功法的猜測,至於這兩門功法到底如何還是要親自練過才能知道。
但其實不管是內家還是外家,都只是一條腿走路,要何維同說就應該內煉精氣神,外煉皮血肉,只有兩者同時進行才能做到真正的修行。
還有一種猜測就是,九龍合璧可能是某位同學武學大家由於不滿足只是身體與身體的對抗,然後開始深層次的挖掘肉身的力量並開始運用的開始。
而猿擊術則是某位武學大家由於不滿足只使用肉身的力量,開始從外界尋找強大的契機,最終找到了吸收日華之力與月華之力的方法。
這兩個,一個就像是在練國術,另一個則是更加懸乎,有點像在朝著修仙的路子走。
…………………
大概半個小時後。
何維同來到了彭氏太極門的駐地。
這是一個大院,門口的匾額上明晃晃的寫著“太極門”三個大字。
何維同看著門口進進出出的太極門弟子,沒有說話也沒有靠近。
何維同今天之所以來這裡就是為了熟悉一下環境,並不是為了要做什麼。
他雖然想學九龍合璧,但是這門功夫就算他拜了師也不可能學到,因為這門絕學彭乾吾只會交給他自己的兒子。
而那個偷學的,也就是他的大徒弟,直接被他陰死。
所以何維同如果想要九龍合璧只能向那位趙心川。
也就是說趙心川絕對不能死,而且何維同還要找一個辦法讓他心甘情願的把九龍合璧教給自己。
至於什麼理由,何維同覺得救命之恩應該是個好的辦法。
原劇中的趙心川會被他的師傅一劍刺死,而如果這個時候何維同能救他一命的話,哪就好辦多了。
畢竟原劇中,趙心川為了一瓶藥酒就把九龍合璧的運氣方法教給了何安下,何維同如果對他有救命之恩,他沒理由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