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三章 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一座高峰上,何維同悠閒的躺在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上,手持道德經卷緩緩念道。

這已經是半個月後的一個悠閒的下午,今天,何維同沒有嚮往常那般準時往返,而是在山中看起了道德經。

因為昨天,丘山已經可以下床了,不需要他做飯了。

何維同放下手中的道德經,看向遠處的山峰,似是發呆又像是在思考問題。

“最善的人就像水。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的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格守信用,為政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發揮所長,行動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何維同想著道德經中的話,理解裡面的道理。

道德經的內容雖然不談及修行,但是對他的啟發之大是任何經典都替代不了的。

因為它是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的學問,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古人譽為萬經之王。

這些東西看似與修行無關,但是又時時刻刻影響他未來所能達到的高度。

拿老子舉例子,若是在一個普通的世界,那老子的成就再高也不過是一思想家。

但若是高等世界,那就不同了,凡俗世界的老子與高等世界的老子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的思想境界都是相同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世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這也就是所說的“潛水裡養不出真龍”的道理。

大多數的世界,構成世界的道都是相通的。

只不過凡俗世界的老子,因為世界等級低下,導致他所領悟的道理,並不能形成力量。

但是憑藉他們所領悟的道理,只要把他們丟進高等世界,他們就能在短時間裡崛起,遠超同齡人。

這也就是說牛逼的人不管在哪裡都牛逼。

道德經裡講的就是這些道理,裡面有老子對宇宙的基礎認識。

這些東西雖然不能直觀的表現在他提升的境界上,但是可以潛移默化的縮短他破鏡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的道士,修行的主要功法不是道德經,但是又都要看它的原因。

因為真正的道理,從來就不是功法,而是對世界的闡述,這才是最基礎的東西。

不管他以後還會不會穿越,只要還在中國文化所構造的世界,就逃不過老子理論。

老子的這些理論,不會錯,就算他未來到了其他文化構造的世界,也沒什麼,就算有些差別,也不會太大,因為構成世界的基礎,也就是道,不會變。

這就是為什麼,何維同每天都會拿出一部分的時間來鑽研道德經的原因。

儘管,每天都是重複地內容,重複地道理,他也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