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遊歷四方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無心這種狀態,斷肢再生,不死不滅,聽著還真是讓人羨慕?”何維同說道。
聽到何維同話,李月牙與顧玄武都陷入了沉默。
是啊,相比斷肢再生,不死不滅,變成一個蛋又算的了什麼?
只要能活過來,就算是別的再噁心一點,相信也一定有人趨之若鶩。
看著兩人因為自己的感嘆二陷入了思考,何維同也不想在打擾他們,而是開口道:“好了,你們休息,我先走了,之後若是還有什麼決定不了的事,可以隨時來我的住處找我。”
“多謝百草道長。”顧玄武與李月牙一直把他送到了門口。
………………
回到院子的何維同坐在一張椅子上看書,不是別的書,而是他的那本道德經。
這些日子,道德經他不說每天都拿出來翻一翻,但隔個四五天他就會拿出來研讀一二,總結這些天的生活,看看自己到底哪裡做的不太對。
在如今這個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時代,他雖然不是儒士,但同樣深受儒家的影響,所以同樣每日三省吾身。
看經文的同時,他就會思考這幾天自己的行為有沒有違反“道”的準則。
雖然最後的結果,都指向他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是看道德經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儘管如此他也沒有放棄,因為這本書裡的知識太多了,他覺得自己子啊很多方面的認知都還不全面,需要繼續學習。
有外國學者這樣評價道德經,說它就如同一口永不會枯竭的清泉,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何維同緩緩念動書中的文字,周身自然的升起一股道的氣息。
在他讀這些直指世界本質的文字時,這個世界也在回應他。
他的心越靜,越空,他體內的真氣就越根據道惡法則自行運轉。
何維同就這麼過著他的日子,每日悠閒而又充實。
說到底他不是怕無事可做,而是怕修行緩慢。
想如今這般,他全身心都沉進了道德世界,早已經忘記了時間,哪裡又還能去思考那些無聊的事情。
何維同不知道的,危機正在靠近。
那兩張紙人雖然沒有回到文縣,但是嶽綺羅卻意外升起了回青雲觀的念頭。
她被青雲觀的師父撿回來,在青雲觀生活,練功,最後又被青雲觀逐出師門,最後被封印百年。
如今脫困,他對青雲觀的心情很複雜。
一方面不想回到這個地方,另一方面又恨,想找那些已經死去的師兄弟報仇,但是註定是找不到了。
按照原劇來說,這個時間嶽綺羅不應該來這裡。
但是因為何維同插手,導致無心等人還沒有離開青雲觀去天津,她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