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1章 很不對勁

蠶桑季,農婦們晨起便開始忙碌。選繭、剝繭、煮繭、繅絲,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姜佛桑雖說了每家的絲都要,卻也給訂立了相應的標準。

譬如選繭這一步,爛繭、黴繭、蠶繭,全要剔除,還必須得是繭形圓滑端正的單繭,這樣繅絲時絲緒才不會亂。

兩隻蠶共結的雙宮繭或由四五隻蠶一起結的同宮繭,繅出的絲粗且易斷,則必須挑出。卻也不是棄之不用,還可用來制絲綿。

和其他村一樣,姜佛桑在靈水村也安排了一個代理人,即昨日帶菖蒲抄近道上山的那家主人,胡女進。

胡女進父母雙亡,也無弟兄,一介孤女,靠吃百家飯長大,人精明也能幹,又肯回饋鄉鄰。不過也正因如此,一直攢不下錢來,貪吏橫行那幾年更是左貼右補,至於她自己,住破院爛房也沒甚所謂。

姜佛桑甚喜歡她的爽朗與仁義,把事情交給她很是放心。

也多虧著她,菖蒲和馭者在山上的一夜安然渡過。

雨停後,一行人回到村裡,那時天才矇矇亮。

菖蒲已從休屠處得知了女君平安的訊息,及至見了人才真正寬心。她緊張了一夜,未休息好,便去了對門胡女進那裡補眠。

姜佛桑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早早起了,幫老丈一家打下手。

阿婆百般不肯讓她沾手,誰知大兒婦吳香女胳膊肘往外拐,直接將蠶盤端來,兩人一起剝起了繭。這也是繅絲前的最後一步。

這些繭都是擇選過的,繭形、繭色皆無問題,只需將蠶繭表層不適於織作的松亂繭衣剝掉即可。

剝下來的繭衣、蛹襯以及繅制後殘留的廢絲斷繭,也同先前被淘汰掉的雙宮繭與同宮繭一樣,皆可用來作絲棉和絹紡原料。

她們倆剝的差不多了,阿婆便吩咐大孫女往灶底填柴。

姜佛桑細觀阿婆舉動,見她把剝好的蠶繭放進釜中,倒入事先燒好的開水加熱,當水再次沸騰時,用一根細長的木籤劃撥水面,而後將絲頭提在手中,用竹枝穿好,掛在送絲竿上,再將絲頭接到繅車上面進行抽絲……

南地通用的也是這種把繭鍋放在灶上隨煮隨抽的熱釜繅絲法。

其實還有個冷盆繅絲法——將繭放在熱水中煮沸後停頓片刻,而後移入熱釜旁邊水溫較低的“冷盆”中再行抽絲。

兩者的區別在於,熱釜繅絲法繅絲效率高,繅出的絲稱為火絲;而冷盆繅絲法繅出的絲質量好,被稱為水絲。一般上好的繭繅水絲,次等的繭繅火絲。

大豐園內就有蠶桑園,姜佛桑已吩咐下去全部繅水絲,火絲則從外面採買。

並非外面就繅不出水絲,而是對一般農家而言,一個人勞作整日,勉強也就只能得到三十兩左右的火絲,換作水絲則更少。在供銷不穩定的情況下,繅水絲太不上算,輕易無人敢冒險。

這個不急,只需一次成功的合作,待蠶戶們有了信心,來年自會有人願意嘗試價格更高的水絲。

第一批絲剛繅完,男人們也從地裡回來了。

昨日大雨,田裡積水嚴重,裡吏一早就召集鄉民去排水救田,蕭元度也去了。

站在老丈家院裡,一眼便能望到村口,一群扛著農具的田漢中,輕易便能辨出身材峻拔、腰挺背直的蕭元度,扛著鍬也像扛著劍。

蕭元度旁邊那個“泥人”也很是醒目,走近才認出是蔫頭耷腦的休屠。

同樣在山裡待了一夜,菖蒲尚有覺可補,他卻被公子直接提溜到田裡出力去了。

這一身泥也拜公子所賜。

想來想去也沒想明白哪裡得罪了公子,直到看到老丈院門口拴著的那兩匹馬……

“回來了,累壞了罷?朝食馬上就好。”

老丈和他兩個兒子,蕭元度和休屠,五個人皆挽著褲腿光著腳,泥罷都糊到了小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