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5章 觀感複雜

只能說以往有琦瑛妃擋在前頭,眾人忽視了婀媃妃。

結果一次出巡就讓她顯了形。

再問誰是妖妃?反正被留在宮城的琦瑛妃相較之下是不太像了。

國君不在王城的小半年,朝中諸事皆由琦瑛妃裁決。

初始時百官頗有疑議,也覺不合規矩。等著看她出錯的大有人在。

然而琦瑛妃所言所行若網在綱,有條不紊,一無錯處。

奏疏上的批語往往也是一針見血、直中要害。

並不頤指氣使,給出的建議皆是真知灼見。智辯縱橫,論及時政兵法亦常讓人汗顏。

其實審批奏表這事早在國主出巡之前就開始了。好像是五月,那時琦瑛妃應當還在養傷中。

在那之前,朝臣有所啟奏,雖可透過王內官等人呈進請示,但國君根本懶於處理,一直堆壓不問。

自入了五月,堆積的奏疏很快便被處理了。

有人說是國君與琦瑛妃一起審閱的。

也有傳言說是琦瑛妃口述、國君捉筆。凡國君看不明白的,琦瑛妃會逐條加以分析而後總結,國君只需照著寫便好。

國君出巡之後,這一猜測得到了證實。

奏疏上的筆跡變了,卻仍是字字珠璣,可見之前……

仍有人覺得這不合規矩,但有甚辦法。

誰讓國君不問政呢?誰讓國君非但不問政還把政務交給了琦瑛妃處置呢?

好在,琦瑛妃沒有胡亂施為,朝臣凡有請示都能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決,總比頭幾個月昏昏然茫茫然出事不知找誰有問題不知問誰的好。

琦瑛妃還經常參訪瞭解宮城外面的事,對民情民生十分關心。

她統管內宮之後,宮妃宮女也都對她交口稱讚……

總之,過去這小半年,民間痛斥妖妃如舊,朝中諸臣卻有不少已經改觀。

甚至覺得,琦瑛妃這樣,難怪能得國君寵愛,且恩寵遠在後宮眾人之上。

聽聞國君有另立王后之意。

琦瑛妃既有擋獸之忠勇,又如此穎慧有才幹,賢德似也不輸洛下王后……

至於說王子夭折、王后離宮之事,應當也是以訛傳訛。

當日獸園獻獸,瑞獸發狂,小王子受驚高熱,連續夜啼了半個月,最後沒救治過來。

王后聲稱有人給小王子下毒,但醫官並未驗出。

再者琦瑛妃因護駕重傷,自己還生死未卜,哪裡可能對小王子下手?

再觀洛下家,與琦瑛妃也並無齟齬的樣子,在眾人對琦瑛妃誤解最深的時候,洛下王后的長兄還曾多次為琦瑛妃說話——更可說明了。

這些還只是尋常官吏的心理。

大成朝中有半數是前朝舊臣,他們的心理又有不同。

按說王權更替,會有大批臣屬被更換,畢竟新君上位也需建立自己的勢力,要不怎麼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歷代開國君王很少有大肆屠殺前朝官員的舉措。相反,能勸降的儘量勸降,能留的也儘量留。

除了為彰顯自己的氣度與胸襟,也為朝局儘快安穩下來。是以,新朝需要靠這些人來控制往下各層包括民眾。

大成立國之後,史弼就採取了懷柔之策,大批任用大越舊臣。對於前朝一眾官僚,雖算不上全盤接收,也接收了半數以上。

如此做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多年征伐,他手底下幾乎全是粗人,夠得上文官苗子的一把手都湊不齊。

用是要用,但也並非來者不拒。留下的要麼有品德、要麼具才幹,甚至不乏因言獲罪從天牢中放出來的耿介之臣。

當然,任用的這批舊臣都是與當朝沒有直接利害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