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的好處多多。
既可以選擇做官,又可以受到各大地主主動投身,因為那樣可以免除賦稅,故而,只要考上舉人,哪怕你不善經營也不要緊,會有人主動把田地掛到你名下。
所以,民間裡只聽說過有“窮酸秀才”,卻根本沒有“窮酸舉人”一說。
洪康想到:“以童楊的能力,想要中舉,這三年也得發憤圖強才行。”
在周巡選擇科舉這條路後,洪康瞭解過大明的考試製度,一個省參加鄉試的秀才有數萬人,最後只選取百多個為舉人。
全國數千舉人,到時候只選取百來人為進士;在這百多個進士裡面,也只有十幾個才能入翰林。
可見科考之難!!
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洪康曾跟周巡這麼分析過。
周巡的確出現過一些動搖,畢竟這一聽就知道很難。
加上他只是個孤兒,不像別的世家子弟一樣,有人脈、有師長,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拼。
但,
也正是孤兒的身份,加上一直練功習武,周巡的性子很堅韌。
他說道:“大哥,我還是想繼續在這條路走下去。行走江湖,終究是在刀光劍影裡生活,跑江湖終究有不穩定性。要是我能當上一方主官,那樣以後也好給兄弟姐妹們庇護。”
“更何況……”
周巡頭一揚,自信笑道:“大哥你不是勉勵過,須知少年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嘛!”
…………
時光飛逝,潮漲潮落。
一年的光景很快過去了。
周巡在【石鼓書院】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因為每次書院裡留了課題,周巡總有別具風格的角度來解讀,而且,周巡還總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這都是他跟在洪康身邊五六年,耳濡目染聽來學來的。
洪康在教他們六人的時候,自然會從自己的習慣去教,他更看重的是六人看待問題、瞭解世界的眼光和角度。
所以,周巡的思維方式就跟書院裡這些傳統的同窗有點不一樣。
加上,【黑水樓】在龐欣瑤等人的經營下,蒸蒸日上,周巡平日裡不缺錢財,多次邀請同窗吃喝談學,這一來二去的,大家的關係不就好了嘛!
畢竟,不是所有的秀才,手頭都那麼寬裕。
那富家學子雖然不可能被這點吃食打動,但至少覺得周巡還挺會做人的。
甚至,在書院的時候,周巡還露了一手行雲流水的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