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了一會兒,
周西宇看著洪康讚道:“師弟,你這手對真氣的控制,愈發的輕重自如了啊!”
原來,剛才趙心川腦袋受擊是洪康做的。
憑著對內氣的精微掌控,洪康凝聚了個內氣團,彈射出去。
這個小內氣團,相對於洪康全身的內氣來說,就是九牛一毛罷了。
體積小、速度快,精準度高,就是威力不夠大。
相當於拿紙團砸人差不多的力道。
洪康這七年多的時間亦是收穫滿滿。
他難得有如此悠閒的時間去琢磨武學,又有周西宇這位高手可以一起討論。
在青城山道人宋忠謙那裡學來的《上元功》,其中的“還精補腦”法門,對洪康的裨益很大。
之前,他憑藉深厚的底蘊,很快就內氣上腦。
但之後就慢了下來,變得小心翼翼,畢竟是人體大腦,行氣的時候可不能出差錯。
前兩年,洪康行氣沿頭部正中線,過腦戶、強間、後頂諸穴位、上行至巔頂百會穴。
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
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
所以,當行氣至此,洪康的內氣和內勁似有融合之意。
兩者一者是凝練氣血所成;一者是從水谷精氣凝聚而出。
一者沿著血液脈道而行;另一者行走氣脈,本就是互為表裡。
只是之前兩者涇渭分明,無法真正的協調統一。
洪康之前打出【五行山】掌印的時候,看起來能同時運用內氣和內勁,其實兩者並不能同時發揮出最大的威能。
要麼是吐氣呵聲,筋骨暴鳴,內勁全功率轟出,可是內氣就有點兼顧不到了。
反過來亦然。
然後洪康又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讓內氣經前頂、囟會、上星、神庭諸穴位,最後功行印堂穴。
印堂穴是人體三大經絡的彙集之地。
分別是:“起於內眼角的足太陽膀胱經,起於鼻旁的足陽明胃經,從印堂正中穿過的任脈。”
膀胱經主宰人體的陽氣,胃經主宰血氣,任脈則主宰人一身之陰。
故而,印堂穴彙集了人的陽氣、血氣、陰氣,有調和陰陽暢達氣機之效用。
過了最脆弱的大腦,接下來就快多了。
洪康只花了六個月的功夫,就讓內氣沿著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水溝、兌端、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
至此,《上元功》修行圓滿!!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