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
馬仙洪不解。
“我知道啊!像什麼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等等。”
“但這跟我的修身爐有什麼關係?”
張三丰笑了一下,伸手一招,示意兩人邊走邊說。
“自古以來,變法改革的事業綿延不斷,在這些變法改革裡,只有一頭一尾是成功了的,其他全是失敗。”
“那你有總結過,他們為什麼失敗的規律嗎?”
馬仙洪是個剔透的人,他聽出了張三丰藉助變法來隱喻自己修身爐的事情。
一臉無謂道:“無非是君王手段不夠強硬,態度曖昧不清,猜疑心又重,然後還有朝廷內部的政治傾軋,沒什麼稀奇的。”
說完後,馬仙洪注意到張三丰看向自己的目光略帶異色。
“怎麼了?道爺,我說的不對嗎?”
張三丰嘆息,道:“倒不是不對,只是,這是普通大眾的理解…”
“我以為像你這樣的天才會看到事情的本質…”
“是貧道糊塗了…”
“你是“神機”術方面的天才,不代表在其他方面也能夠超人一等…”
馬仙洪“哦”了一聲。
“請道爺指教。”
張三丰回想起自己經歷的諸多時代。
宋末、元朝、明朝、大玄……還有看過的各種所謂的現代化資料,整理了語句。
“變法應該是一個雙贏或多贏的博弈。”
“所以變法能否成功的關鍵,是能否給全社會帶來好處,能否使所有的社會成員從中受益。”
一句話先定了調子。
張三丰在道法和武學上是曠古絕世,但政治、經濟這些學問,其實不是他的強項。
可專門的學問雖然不容易掌握,但是隻要有相當的條件,在足夠的時間內,如果努力學習,深入鑽研,還是可以有不俗的成就。
而廣博的知識,包括各種實際經驗,則不是短時間所能得到,必須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不斷積累下,才能打下相當的基礎。
所幸,張三丰他活得夠久,而且並不固執,樂於接受新東西。
“如果不能做大蛋糕,變法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有人受益必然有另一部分人受損,受損的那些人必然反對新法,也必然會進行抵制和阻撓,變法就難逃失敗的命運。”
馬仙洪停下腳步。
“您的意思是說,我的爐子會成為某些人的絆腳石?損害到他們的利益?”
“可我這裡並不禁止外人進入,只要他們本人願意,我並不吝惜幫他們轉化成異人…”
“到那時,大家之間都沒有了差異……”
這是他的理想。
張三丰看著馬仙洪,這個年輕人擁有過人的才智,和對自己認定的事情有著異於常人的專注。
他是一個聰慧真誠卻又“幸運”的人,因為他能找到畢生所愛的事業,並擁有到達這個事業巔峰所需要具備的天賦、才能和智慧。
可惜,他的理想道路註定艱難。
張三丰淡淡道:“所謂心懷利器,殺心自起。”
“這些被轉化的異人,沒有經歷十幾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打熬,沒有感受打坐入靜的孤寂與煩躁,驟然得到了力量……”
“伱認為他們的心效能夠把持得住嗎?”
“會不會覺得自己是人生贏家,天命之子,輕佻狂妄,不知天高地厚的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