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
皇帝坐在御案之後,手裡正在翻看的是這次養德宮秀女的名冊,每一個名字後面都會標註在養德宮做的每一項事情,冊子並不厚,但是皇帝看了很長時間。
皇后站在殿中肩背筆直,雖然面上帶著得體大方的微笑,但是細細觀察就能看到她眼睛深處的緊張之意。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皇后終於聽到皇帝開口,“以皇后的意思,瞧中哪家的閨秀了?”
皇后聞言顯然早有準備並未多做思量,直接開口說道:“陛下,太子娶太子妃是一件大事,德容言功樣樣出色才好。臣妾仔細觀察, 倒是覺得鄭國公的孫女,江尚書的女兒都十分優秀。朱姑娘性子大方爽朗,江姑娘文雅細緻,且琴棋書畫在閨秀中也是名列前茅。”
皇帝聞言微微抬頭看了一眼皇后,定神看她一眼,這才說道:“皇后看中這兩家的孩子?朕還以為你會舉薦束家的孩子。”
皇后聞言臉上的笑容絲毫未變,聲音放緩幾分,無奈地說道:“陛下,思陽這次參選只是因為她的年紀與身份都正好合適,但是她的性子太跳脫,委實不能勝任太子妃的位置,臣妾怎麼能因為思陽是我的侄女就為她說好話。”
皇帝笑了,“那裴家的姑娘呢?”
聽到皇帝提及裴念薇,皇后捏著帕子的手微微一緊, 隨後才說道:“裴姑娘自然也是極好的, 只是太子本身便是極為內斂的性子, 尋常都不愛說話, 裴姑娘與他表哥相比也是不逞多讓。陛下,這兩口子都少言寡語的,日子可怎麼過?”
皇帝漫不經心地點點頭,手中的冊子似是隨後翻了一頁,眼睛落在其中一個人名上。
蘇辛夷,針線女紅只得了中等,下棋中等,畫畫中下,抄書……中等,馬球倒是得了個上等,總而言之,平平無奇。
“你覺得永安縣主如何?”
聽著皇帝輕飄飄的話,皇后不知道皇帝是隨意問起,還是有意垂詢,她這次頓了頓才說道:“陛下,永安縣主臣妾見過她沒幾次,倒是聽聞不少她的傳言。太子乃是一國儲君,身為太子妃要規行矩步,面面優秀,對外要服眾,對內要管家。並非臣妾對永安縣主有偏見,實在是這孩子在鄉下長大, 只怕對內務一竅不通, 不要是後宮,便是東宮的日常事務只怕縣主都無法勝任。屆時,東宮內務不清,庶務不明,太子難免也會分心應對。”
皇帝聞言輕笑一聲,將手中的冊子慢慢地合上,“朕知道了,若無別的事情,皇后便回去吧。”
皇后試探地問道:“陛下,那太子妃的人選……”
皇帝抬頭看向皇后。
皇后立刻閉了嘴,福身一禮轉身離開。
皇后離開之後,皇帝面無表情地看向胡思易,“傳太子。”
“是。”胡思易立刻就往外走。
如今太子經常隨駕,他很快就在配殿見到了殿下,殿下正在處理江南水災的善後事宜,他進門行禮,“奴才參見太子殿下,殿下,陛下傳召。”
晏君初聞言放下手中的摺子,起身說道:“有勞胡總管,孤這就去。”
胡思易笑著彎腰,“殿下請。”
晏君初微微頷首,抬腳便出了配殿,順著廊簷下了臺階,春日的陽光落在他的身上多了幾分灼熱。
胡思易跟在太子殿下身後,瞧著殿下的步伐不急不慢,心裡不免琢磨著,難道殿下一點也不擔心太子妃的人選嗎?
畢竟,這場婚事對殿下來說十分重要啊,但是他從太子殿下身上絲毫看不出端倪,心中不免揣測幾分。
晏君初大步上了臺階,早有小太監輕輕地推開紫宸殿的門,他抬腳走了進去。
進入殿中,便有絲絲涼意襲來,讓他在日頭底下行走的躁意去了幾分,恭恭敬敬上前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起來吧。”皇帝頭也沒抬,“太子,太子妃的人選你可有什麼想法?”
“兒臣並無想法,一切聽從父皇的旨意。”晏君初開口說道。
皇帝抬起頭看著自己的這個兒子,只見他眼睛清亮,身姿挺拔,站在那裡當真稱得上一句玉樹臨風。
只是他長得很像裴皇后,皇帝收回自己的目光,又落在那本名冊上,“胡思易,給太子看看。”
胡思易立刻上前雙手捧起那名冊,快步走到太子跟前,“殿下。”
晏君初對著胡思易笑了笑,伸手拿過冊子,輕輕地翻開,眼睛淡淡地望去,看完一頁便翻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