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墨回到法壇之中,準備做一些事情。
但聽到外面兩人的爭吵,忽然側耳一聽,就聽到了竹青山最後的那一番話。
楊墨頓時眼睛一縮,想起了他師父以前經常掛在嘴邊,而起很自豪的一番話。
當初楊墨也是在學習如何以一個修道之人的眼光看問題的方法,就問師父當初是怎麼學習的。
師父說:“我當初並非聰慧之人,只能用笨辦法。”
“就是聽話,聽你師爺的話,你師爺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你師爺教什麼,我就學什麼。”
楊墨當時委婉的問道:“如果說的是錯的呢?”
師父笑著搖頭道:“錯了就錯了,我就按照錯的來。”
楊墨有難以接受,想想如果是他自己,肯定法術方面,肯定完全聽師父的,但若是其他一些方面,他肯定不會聽。
要不然也會一意孤行的去使用獻祭飛昇術了。
就問道:“那以後您知道這是錯的呢?還會按照這些去做嗎?”
師父頓時似笑非笑的看向楊墨。
楊墨有些心虛,當即解釋道:“我的意思是人無完人,誰都有出錯的時候。”
“呵呵。”哪知師父搖頭輕笑一聲,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但你師爺不會。”
“不可能吧。”
楊墨當然不信了。
師父好像想起了什麼,會心一笑,說道:“我以前有一段時間,也是這麼認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道行逐漸提高,才發現,你師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
“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都是對我們最有利的。”
“以前很多時候,我都為你師爺打抱不平,但每次在事情結束夠,才發現你師爺那樣做,是有目的的,當時錯,並不代表真的就錯了。”
楊墨聽得嘴角一陣抽搐,自然不信這些話,覺得很離譜。
而師父還對他叮囑道:“你若是覺得沒什麼好辦法,就學我一樣,聽師父的話就行了,只要做到一定要聽師父的話,以後成就也不會太差。”
楊墨心中一陣白眼,那個時代的人,聽別人的話,就是一個笑話。
楊墨自然不會這樣做。
而是選擇了遵從自己的本心去鍛鍊一個修行之人判斷問題的方法,最終與師父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不過即便如此,師父也沒有說什麼,而是很欣慰的對他說道:“你能走出自己的路,也算是不錯,你若走我的路,一輩子的成就不可能高過我,如果你走一條自己的路,未必不能做到後來者居上。”
“不敢,不敢。”楊墨謙虛的說道。
嘴上雖然說不敢,但心裡還是很自豪的,竟然走了一條自己的路。
對於楊墨的想法,師父自然是心知肚明,但也樂見其成。
不過還是繼續很得意的說道:“我一生修行之中,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完全選擇聽你師爺的話,你師爺教什麼我就學什麼,你師也說什麼我就做什麼。”
楊墨一番回憶之後,又想到剛才竹青山堅定的認為他說的絕對是對的,絕對是真理,絕對要堅持的那番話。
心中越發的疑惑起來。
要說是正確的,楊墨自己都不敢保證。
他自己什麼水平他自己心裡清楚,除了傳承法術的時候,嚴格按照標準之外,出自之外,有些話說出來,就連他自己都不相信。
也不知道竹青山哪來的那麼大自信,認為他是對的呢?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竹青山跟他師父的一些行為太像了。
自忖一聲:“難道長得像的人,連思維方式都一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