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章 精心策劃

齊雲天心裡想的逃,絕不僅僅是悄悄逃離火種學院,找個隱蔽的地方躲起來過一輩子,而是想辦法逃出火種學院的關注範圍,重新變成一個“普通人”,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先搞清楚什麼樣的人會格外吸引火種學院的注意,以及哪些特徵能夠讓火種學院重點關注。毫無疑問,天資卓越的人都會引起火種學院的注意。

齊雲天再次把之前的那批人逐個回憶了一遍,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那些身體機能突出的人,出現失蹤死亡的機率最高,那些做科學學術研究的人,患腦部疾病的機率最大,由此可以得出,身體最好的和頭腦最好的兩部分人,是最危險的人。

結合自己的情況,齊雲天顯然是屬於頭腦最好的那一類人,也就是說,他的大腦,才是火種學院最關注的地方。

想明白了這一點,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大腦變成普通人的大腦,或者說讓火種學院看起來他是普通人的大腦,這樣自然不會再繼續關注他。

所謂謀定而後動,有了大的方向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制定詳細的計劃。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要考慮到,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或者是沒有考慮到的地方,都可能使自己所有的努力付之東流。一旦讓火種學院察覺到了自己的目的,迎接自己的,可能就是立刻踏上“先烈”們走過的道路。

思考了一個晚上,一宿未閤眼的齊雲天已經極度疲倦,這種狀態下是不可能想出好的計劃的。好在火種學院一般都是二十二歲畢業,特別優秀有資格繼續深造的二十五歲畢業,也就是說,留給齊雲天的時間,至少還有六年。想到這點,齊雲天強迫自己放鬆下來,他現在最需要的,是睡覺。

這一覺,齊雲天只睡到中午十二點左右,他是被噩夢驚醒的,夢見自己的大腦被陌生人切開,腦部組織被一片一片的取出來供人研究。

驚醒後的齊雲天簡單洗漱後,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眼神中依然是難以掩飾的恐懼。對於一個只有十六歲的孩子來說,這一切來的太突然。

但恰恰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出智商的差距。齊雲天告訴自己,越是危險,越要鎮定,自己要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正常起居,正常學習,正常交流。只有跟平常一樣,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齊雲天也確實這麼做的,內心也逐漸平靜下來,這時候,他才真正開始考慮計劃的事情。

一天傍晚,吃完飯,齊雲天揹著包,走到自己在學院裡經常去的一個安靜的角落躺下,這裡是他以前每次遇到問題過來靜思的地方,也將是他走出火種學院的開始。

齊雲天給計劃定下了八字方針: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等到星辰綴滿天的時候,一個大致的框架在齊雲天腦海中構思完成。

第一步,要讓自己變的平庸,從科學金字塔的頂端走下來。

第二步,創造條件,讓自己提前離開火種學院,徹底失去待在金字塔的資格。

第三步,找一份遠離人群的工作,低調做事,遠離危險。

大框架有了,剩下的就是細節。這三步中,第一步相對容易,因為火種學院從來不缺年少時驚才豔豔,成年後歸於平庸的人。但這一步有兩個“度”不容易把握。

第一個“度”是時間長度。用時太長,時間可能來不及。但如果短時間內從一個光彩奪目的珍珠變成一個灰不溜秋的石頭,會更加引起火種學院的注意。按照物理學的說法,時間軸上任何一塊波動劇烈的區域都是研究的重點,而齊雲天目前最怕的就是成為重點。

另一個“度”是平庸的程度。跟以前相比,只平庸一點,可能從機率上依然無法擺脫危險。變的太平庸了,似乎又回到了波動理論上,也不安全。別人少年時一百二,成年後九十,那叫泯然眾人矣。自己現在一百六,幾年下來打五折,那叫有問題。

思來想去,齊雲天想出了對策——用他人的光芒,來遮掩自己的存在,月明星稀的道理,古已有之。

具體思路就是幫助他人進步,阻止自己前進。

比如,自己無意間丟失的重要心得記錄,恰好被某個人撿去翻閱了一下……

一場學術討論,不經意間說起的一句話,恰好讓某個人茅塞頓開……

一組實驗資料,自己不小心記錯了一個資料,導致實驗進展緩慢……

幫助聰明人進步很容易,讓一個聰明人退步,那更簡單。排名第一的賽車手稍微松點油門,第二名第三名就超越了。

第二步,提前離開火種學院,最好是被開除的,雖然丟人,但不會丟命。但不管是主動申請退學還是被開除,都需要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最好是有先例的,這樣才顯得更自然。

齊雲天第一個想到的理由是生病,但很快被否定。歷史上一位姓霍的前輩都那樣了還在研究時間,我輩怎能因為一些小病就退縮。那大病呢?也不行,為了逃避一個高機率的不幸結局,提前把自己給廢了,同樣也很不幸。

受傷呢?不行,理由同上,不到萬不得已,都不能採用這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