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空出現的聲音讓丁所長下意識的站了起來,環顧四周,並沒有看到任何人,但這聲音他非常熟悉!
等了幾秒鐘,丁所長依然沒有等到那個人的出現,他知道,對方不會出現了。雖然只留下那句他在開會時說的話,也沒有現身,但是對方想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你所做所說的一切,我都知道!
僅此而已嗎?
丁所長坐下來,出神了片刻,拿起了電話,“讓最後一架起飛的運輸機立即返航,回來接我……”
八小時後,科考站外依舊一片漆黑。
“小陳,去喊齊教授他們起床吃飯吧,孫大個,記得給小齊跡多準備一份牛排。”正在廚房安排早餐的劉傑組長吩咐道。
科考站在當初設計的時候,把廚房、餐廳、宿舍安排在了一起,方便大家吃完晚飯就可以回房間睡覺,早晨睡覺起來就可以吃飯。房間良好的隔音,確保廚房裡做飯的聲音不會影響到還在休息的科學家們。門外的人要想喊屋裡的人,只有透過門上的對講機才行。
“不用喊了,我們來了,沈助理喊的我們。”齊雲天拉著兒子的手已經走進了餐廳,“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不用不用,馬上就開飯。”
“你們都起這麼早啊。我本來還想多睡會,結果一陣肉香把我叫醒了。”人高馬大的鄭領隊帶著隊員也到了餐廳。
眾人坐下吃飯,看到八九歲的小齊跡吃的都快趕上以個子大、飯量大著稱的孫大個時,劉傑隊長首先想到的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話真不假,接著又想到昨晚齊教授說的,心裡莫名感到一陣心疼和惋惜。
正吃著,小齊跡悄悄在爸爸耳邊說到:“爸爸,我聽外面的風聲變小了。”齊雲天點點頭,“趕緊吃飯,吃完回去自己玩。沈叔叔昨晚半夜還去給你找玩具,要好好謝謝沈叔叔。”
“謝謝沈叔叔。”
“小齊跡真乖,不用謝。”
飯後,眾人前往指揮室,齊雲天將兒子送回房間,叮囑了一番後,也回到了指揮室,等待著運輸機的到來。
“咦,你們快看,風速測量儀顯示外面的風速一直在下降。”最關心天氣的鄭領隊一進來就去檢視天氣情況,看到風速逐漸減弱,高興的不得了,覺得這真是一個好兆頭。
臨近中午,室外的風已經減弱很多了,雖然依舊很大,但是早已迫不及待,率先穿上防寒服跑出去的鄭領隊用行動告訴了大家,現在可以出去正常工作了,不用擔心被刮跑。
遠處,一陣巨大的轟鳴聲傳來,空中一串串閃爍的燈光格外醒目——搭載人員、裝置、物資的過載運輸機到了。眾人快速跑進過渡區,走進自己的更衣室開始更換防寒服。
過渡區是連線室內室外的一箇中間區域。站內人員如果需要出去,可以透過任何一個室內區域進入過渡區,更換防寒服後即可到室外,反之亦然。
這主要是因為室外零下幾十度、室內二十六度的巨大的溫差,對人員、裝置都不利,需要一個過渡區來緩衝,同時也可以避免大風直接吹進室內。過渡區內從靠近室內的區域到靠近室外的區域,溫度逐步降低,真是貼心的設計。
眾人換好防寒服,根據職能不同,登上不同的車輛,發動汽車,駛出過渡區,開往飛機起降區,等待運輸機降落。
幾分鐘後,在眾人的一片感嘆聲中,一架起飛重量接近一千八百噸,最大載重將近六百噸的龐然大物緩緩降落停穩。身高一米九的孫大個站在那,還沒有半個輪胎高。隨後運輸機的艙門緩緩開啟,一行大約五十幾人的隊伍,穿著防寒服,走下了運輸機。
“您好,齊教授,久仰您的大名,今天終於見到您了。我是機械師劉飛。”走在最前面的一名年輕人主動握住了齊雲天的手。
“哪裡哪裡,歡迎來到科考站,一路辛苦了。”齊雲天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
“你好,鄭領隊,這三位是我的同事,奉命前來協助您進行裝置安裝,接下來一個月,我們都服從您的安排。”
“你好你好,感謝你們的到來。一路辛苦了。”鄭領隊熱情的迎上去,逐一與隊員們握手致謝。
接著走下來的是搜尋組,由組長諸葛旬帶隊。隨後後勤保障組的補充人員、機組工作人員、醫療隊等也陸續走下來,大家也逐一握手歡迎。
唯一沒有補充人員的是科研組,這一點在齊雲天的意料之中,因為根據任務描述,他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靠自動化裝置完成,所需人手不多。
簡短而又熱烈的歡迎儀式後,大家開始忙碌起來。運輸機機翼、機頭、尾部等幾處耀眼的燈光,將周圍照的宛如白晝。機械組負責搬運各種裝置,後勤保障組負責各種物資的入庫,齊教授帶著組員在運輸機內仔細研究新裝置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