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官兵忙到天剛麻麻亮。
雨勢才逐漸減小。
剛想鬆一口氣卻見著原先準備紮營的山腰處可能是因做營寨時將表面的土地弄鬆了。
此時再雨水的沖刷下隨著一陣山崩地裂之巨響徑直半邊山體被洪水衝到了山腳下。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渾濁洶湧的河面順流飄來了人馬的屍體。
還有經碰撞而散架的車輛及雜物。
楊堅一見他就知道北齊軍營已經被洪水所浸。
呆到天色大亮於諸雲開楊堅不能山洪完全消退既令士足拔取營寨的柵欄在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橋。
官兵們喝足了酒和薑湯脫去溼漉笨重的軍裝有的竟然赤裸著上身拿起武器跨過浮橋。
各個都奮不顧身的直搗被洪水肆虐過的敵營。
一場大勝來的是如此的酣暢淋漓戰事結束楊堅親臨奏摺享受了此仗致勝的關鍵在於趙遭提出的好建議。
趙遭看過即將上奏的摺子不禁悍然。
忙說。
“將軍的心意咱領了,不過摺子不能這麼寫,你們打仗提咱做甚?”
“監軍不要過謙,若不是遵循了您的建議,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啊。”
趙遭立即正射道。
“將軍若硬要這麼上奏,不僅害了你自己,亦害了咱趙遭啊。”
楊堅不解的問。
“那是為啥?”
趙遭未敢明言只是加忠遺泣道。
“不可,不可,此絕非戲言。”
“那咱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楊堅激名理順當著趙遭將那份轉為趙遭請功的奏摺點火燒掉了。
楊堅班師回朝的時候滿朝文武皆知楊堅打了勝仗卻都不知道此仗之勝與趙遭有關。
楊堅本人和軍中幾位主要將領在正陽殿受到明帝的接見和賞賜監軍趙遭另外受到大總宰的召見。
在此之前趙遭只聞大將軍楊忠有個兒子叫楊堅兩個人卻從未謀過面。
這次相見他不僅為楊堅的相貌所驚詫還為楊堅為人處世的大度誠篤所打動。
因而不忍心加害於他便在大總宰的面前輕描淡寫的敷衍說。
“楊堅的模樣還算是周正,但絕無特別之處,打仗確實是勇猛,武藝也很精湛,不過也僅是匹夫之勇而已,將來大不了就像其父楊忠那樣當個柱國大將軍就到頂了。”
“哦?”
宇文護一聽大感意外。
一個只有匹夫之勇一心只為北周江山賣命的將領當然是他最樂意見到的。
不過宇文護並不放心兩個眼睛盯住趙遭說。
“汝和別人對他的看法怎麼不一樣呢?”
趙遭回答道。
“別人是咋看楊堅的我可不知,咱此次是初次和楊堅首次謀面閱人最準。”
宇文護沉吟了半晌又說。
“你是否一不留神看走眼了?那可是後患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