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相貌敦厚的男人站了起來:“吳大喜向總指揮報道。”
這個叫做吳大喜的負責人有些緊張。雖然他已經六十多了,也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
但是如此嚴肅、如此特殊的場合還是第一次見。
尤其要是能更進一步,進入全民總動員指揮部的話,自己的仕途就能更進一步,甚至有可能進入全國代理人大會,繼續自己的仕途。
而不是年齡一到,直接退位。
孫三強認識吳大喜,兩個人在很多場合都有過接觸,他問道:“因為國家防務的需要,我們需要將大西北的居民內遷,一共將有8000萬的人口內遷並妥善安置,你核算一下,需要多少時間完成任務。”
會場一片譁然。
8000萬人口的內遷,這是什麼概念?
接近全國7%的人口數量,這得動用多少人力、財力和物力。
還有,內遷是什麼意思?
意味著放棄大西北嗎?
難道,要開始世界大戰了?
但是從各個方面都沒有跡象啊!
世界大戰不是兒戲,不是說打就能開打的。
每一次的大戰,都需要前期的準備,才能開打。
現在世界各國雖然暗流湧動,明爭暗鬥,但是大家都還有個底線。
區域性的摩擦肯定有,但是大規模的戰鬥準備,幾乎沒有。
世界大戰,根本不可能發生。
吳大喜擦擦頭上的汗水,說道:“我們的東水西調工程牽涉到百萬人的搬遷和安置,花費了近四十年時間。現在效率提高了不少,國家財力也充足,這8000萬的人口,我有信心只需要十年時間就能完成。”
說完,吳大喜有些自信的挺起胸膛。
十年完成8000萬人口的內遷,這絕對是可以載入史冊的成績。
也將可能是他最亮眼的政績。
他原本希望能在孫三強的臉上看到滿意的神色。
但是孫三強總指揮的臉色卻明顯的陰沉了下來。
這讓吳大喜有些忐忑起來:“這個,要是我們抓緊一點,尤其是資金充足一點的話,我們可以壓縮到八年的時間。”
以吳大喜的經驗來說,這已經是極限了。
8000萬人口內遷和安置,8年,絕對是極限了。
而且,還可能會因為過於倉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