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種入侵者,一般就是生成抗體去對付他。
據說歷史上率先進行青銅冶煉鍛造兵器的蚩尤、玩國有制xx主意的號稱穿越者的王莽就是那麼跪的。所以黃帝那麼龍傲天,怎麼打都不死,越打投靠他的部落越多,麾下的人才越多。劉秀更不用多說,所謂的大魔導師,天命之子根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而按照蓋亞意識的推斷,意識本身也是由眾生的意識構成的,所以才有所謂天心民心,天意民意的說法,民意匯聚就是天意,那麼天意之中自然也保留了上古時代的那些民意(記憶),所以在當代民意呼應那些民意(記憶)的時候,這些民意(記憶)就灌注到了對應的被複活的人的身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復活的前朝人物會有完整的記憶的原因。
說白了,天意本身也是一個資料庫,百姓的信念構成的民意就相當於是形成了‘關鍵字’,透過輸入這個關鍵字,直接在‘天意’上搜尋,把前朝人物的完整印象下載下來,就成了復活人物。
不過,目前復活的前朝人物也並不多,尤其是夏商周時期的人物更是隻有那麼幾個,所以系統雖然收集了他們記憶中的資料,卻也沒能夠構建完整的夏商周資料庫。
在這一點上面,系統相對於天意來說其實是處於弱勢的。天意就曾經入侵過系統的資料庫,盜取了一部分前朝人物的演義傳記,進而把一些演義人物進行塑造或者強化,這一點體現在當初的周文、李齊等等眾人身上。更不用說東漢那群萬人敵了。
而相對來說,系統卻沒有能夠對天意進行有效的入侵,或許這就是有形無形,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區別吧。
太上忘情,夫唯不爭,故萬物莫能與之爭。
“那麼回過頭來說話!”鮑鴻疑惑道,“從伯益這個人物身上獲取的記憶,應該就有關於夏朝之前的資訊了吧?我記得你剛剛介紹的時候還說過,伯益在大禹繼位共主之前就已經在聯盟效力了,舜帝還給他賜了什麼旌旗來著!”
“我也說了,這不是有沒有記憶的問題,而是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譜體系的問題!”系統解釋道,“單單透過一個人的眼睛去看世界,看眾生,難免就會帶上那個人主觀的意識,所以我不可能因為出現了伯益這個人就透過他的記憶把夏朝之前舜帝到禹帝那段時間的歷史整理出來。”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鮑鴻不解道,“不說對於歷史的瞭解本身就是從史書上來的,史書還不是個人編纂的?不要說史官節操問題,你都能直接讀取記憶了,不是比史官更靠譜啊?”
“但是你要知道,我構建資料庫並不是關鍵,現在我構建的資料庫僅僅只能夠作為參考而已,前朝人物的能力更多的都是建立在百姓的認知上面的。”系統無奈道,“所以我必須參考各個方面對這些人的認知,進而演算出比較準確的資料作為參考。”
“你要知道,百姓看歷史也和你一樣,甚至因為沒有《二十四史》的關係,他們對於這些的認識更多的還是建立在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上面,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越是久遠的時期,某些人在百姓的印象之中就越是變態,甚至三皇五帝那種堪比神祗也不為過。”系統解釋道,“尤其是目前道教也建立了一段時間了,很多經過他們改編的神化人物更是深入人心,這種情況下,我參考伯益他們的記憶構建的資料庫偏差實在是太大了,沒有什麼意義。”
“那你可以根據百姓的記憶進行編撰啊!”鮑鴻疑惑道,“既然復活都是根據百姓印象中的人物來的,那你直接照著這個來麼好了!”
“哪有這麼簡單啊!”系統無奈道,“就像是演義人物一樣,一方面演義加強,另一方面多少也要參考史實為依據的。而上古那些人物在天意那邊還有烙印在,究竟是按照什麼比例進行的‘神化’我也沒弄清楚呢,比如大禹,在伯益他們記憶中的大禹基本上就是歷史形象,也就是存在於天意那裡的模版。但是在百姓印象中的卻已經‘神化’了很多了。這個時候兩者究竟是如何結合,最後復活出來的這個人物究竟如何,在沒有更多的參考之前完全沒法形成!”
“好吧!”對於系統的解釋,鮑鴻也是表示接受了,“不過你這麼一說,意思就是大禹乃至是堯舜這些都是可以逆推過去的吧,畢竟按照道理來說,只要是有天意的烙印,有百姓的印象,那就能夠塑造復活人物了!”
“我自身的資料庫是完全沒有這些的!”系統首先撇清關係,“不過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的確在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不過,你也知道,對於他們來說,復活召喚消耗的是民意這種東西,召喚的代價要比你這種大得多,所以說即便是存在可能性,真的復活出來的機率也不大!”
“這可不一定!”對於系統的說法,鮑鴻卻並不怎麼贊同,“前面我記得你就說過,民意也是分很多種的,皇道道具對應的民心,學說道具對應的信仰香火,但是這些和這裡的祖先祭祀壓根就不能比。”
“而且據我所知,還有說人類大腦只是開發了5%,另外的部分其實是未開發的。而切還有所謂的潛意識的說法!”鮑鴻沉聲道,“對於一個人來說,對於皇權的敬畏也好,對於宗教的信仰也好,都沒有對於祖先祭祀的意識多,這種東西可以說從出生開始就已經在人類的腦海裡產生了,這樣的念力積累是多麼龐大還需要我來說嗎?”
古今中外,尤其是在古時候而言,最大的祭祀就在於自然和祖先,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幾乎是每個部落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哪怕是到了漢末也是如此,自然神和先祖神乃是最大的一塊祭祀,所以道教需要整合黃老去發展也是這個原因,對於黃帝的祭祀完全不僅僅是道教的傳統,倒是道教找了黃帝做代言人,那麼那些祭祀黃帝的人也總會有部分去進行道教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