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學也是逐步按照各自的軍工大小,重要性進行了獎勵。
這一大票立下戰功的將官裡,功勞最大的當屬近衛軍騎兵司司長盛玉書近衛少將!
第一騎兵軍軍長朱興發陸軍中將,稱之為中前所北郊騎兵會戰裡的首功者;近衛軍作戰副部長錢泰近衛中將也是極力為盛玉書請功!
第三集團軍司令左英哲上將也在報捷書附帶的戰功名冊上,把盛玉書近衛少將列為首功者。
第三集團軍兼河北守備司令部的軍政官趙仲書中將,在密摺裡也說盛玉書少將忠於君事。
忠於君事,這基本是官方層面,給予一個官員最高階別的評價了。
什麼才華過人,戰功顯赫之類的都不如這平平澹澹的忠於君事四個字。
翰林院內務科的盛玉書少將的絕密檔桉上,是盛玉書少將雖然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違規以收養女的名義,收養了若干小妾,其家卷偷偷藉著他的名頭搞一些欺行霸市的行徑,不過大問題沒有。
羅志學也不是什麼迂腐的人,很清楚水至清則無魚,大楚帝國裡諸多文官武將,早幾年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他打天下,可沒幾個是為了天下黎明百姓的幸福生活,絕大部分都是奔著榮華富貴來的。
盛玉書,也不會是例外!
只要沒有太大的,違背原則性的問題,再加上能力不錯能做事,羅志學基本都會用,其中的佼佼者更會重用。
而盛玉書的練兵以及作戰指揮能力都是相當突出。
遼西戰役的進展之所以這麼順利,和騎兵部隊順利擊潰並近乎全殲了豪格所部騎兵是分不開的。
不打敗豪格的騎兵,他們別說繼續進攻了,恐怕都得考慮這麼撤退自保了。
而這一場大規模的騎兵會戰裡,近衛軍騎兵支隊的發揮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正是近衛軍騎兵支隊順利擊潰了敵軍左翼三千精騎,後續又擊潰了敵軍三千援軍,最終導致了敵軍的大崩潰,為騎兵會戰的全面獲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近衛軍騎兵支隊裡的三個騎兵團,是盛玉書親自帶著作戰,而之前的訓練也都是他主持的。
因為盛玉書是近衛軍騎兵司司長,大體上類似於陸軍騎兵總監,乃是統籌近衛軍騎兵發展,作戰的重要角色。
盛玉書帶著他親自訓練的近衛軍騎兵,獲得了這一場大勝,重賞是必然的。
羅志學親自做出了批示,晉盛玉書為近衛中將。
職務上,因為還處於前線作戰期間,不便輕易調動,因此繼續以近衛軍騎兵司司長的身份,率領近衛軍騎兵支隊在前線作戰。
同時爵位從子爵晉升為伯爵。
還有府邸,金錢等一些物質上的獎勵。
除了盛玉書外,其他有功的將領也是一一進行封賞,不過直接晉升的不多,比如第一騎兵軍軍長朱興發,他的軍銜和爵位都沒有變動。
因為朱興發本來就已經是陸軍中將了,再往上的話,那隻能是集團軍司令或中樞部部長了,這種調動影響太大,輕易不會董丹的。
等徹底收復遼東後,給他一個陸軍上將的軍銜還差不多,現在嘛,還差些意思。
不過職務上有所調整,羅志學任命其為第三集團軍副司令,以副司令的身份兼任第一騎兵軍軍長職務。
爵位上,他本身是伯爵,暫時也不會動,還要等到遼東戰役結束之後再論功行賞。
此外各種物資上的賞賜也不少。
羅志學很快就把前線的高階將領的封賞給敲定了下來,同時又吩咐了禮教部邸報司那邊,要對遼西戰役的勝利進行廣泛性的重點報道。
務必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大楚帝國剛在遼西打了一場大勝仗,昔日頻繁入侵關內,禍害蒼生的東擄人,已經被他們英勇無畏的大楚帝國軍人給幹趴下了。
總之就是各種吹!
而且也別怕太尷尬……這種吹牛逼的事,吹多了慢慢就習慣了。
於是乎,僅僅是捷報抵達金陵城的三天後,最新一期的大楚邸報上就刊登了遼西大捷的訊息!
這篇又禮教部裡十多名前明進士文豪共同操刀,每一個字都反覆斟酌過,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的報道文章。
把羅志學吹成了千百年來最偉大的皇帝,才華能力和功勞直接和三皇五帝比肩,把前線楚軍將士吹成了比天兵天將還要英勇善戰,前線大軍打東擄人如同斬瓜切菜一樣輕鬆。
此戰殺敵十萬餘,東擄殘兵看見我王師東進,都望風而逃,爭相恐後逃亡的時候,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甚至為了奪得逃生的道路而自相殘殺。
而且這只是主報道,為了增加可信度,讓民眾感受到大楚帝國的偉大,將士們的勇武,邸報司的一票文豪們,直接無中生有,依靠著自身的強大想象力,透過五六篇文章,詳細描繪了若干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小規模戰鬥,透過這些小戰鬥,豎立了若干戰鬥英雄的形象!
後來陸軍那邊的負責內部軍報,也算勉強負責外部宣傳的將領看了……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