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七十四章 奇葩的軍事建設

近衛軍自詡為陛下的最後一道防線,自然需要擁有全面壓制一切潛在敵人的實力,而受限於近衛軍先天兵力不足,這武器裝備的質量就要提升上去。

並且囤積大量先進武器裝備,以應天府為核心,構建了京畿以及附近地區完善的動員體系。

一旦陸海軍叛亂,近衛軍隨時能從現有的八萬多人擴充到三十萬以上,而且清一色裝備現役主力武器。

應天府裡有多個近衛軍的戰備倉庫,常年儲備著足以裝備二十萬大軍的武器彈藥……這些儲備武器彈藥也正在陸續替換為新式的後裝線膛槍炮。

能把新採購的十八型步槍直接扔倉庫裡當戰略儲備,也只有近衛軍才能幹得出來。

要知道陸軍裡很多主力部隊都還沒有裝備十八型步槍呢,但是近衛軍已經完成了全面換裝,並開始大規模囤積戰略儲備了。

同時近衛軍也是採取多副職的體系,正職之下,往往會有多個副職。

同時士兵裡士官的比例非常大,幾乎是陸軍的三倍以上。

這為的就是能夠隨時拉出來足夠多的軍官以及士官組成新部隊的骨幹,加入動員士兵們就能短時間內迅速成軍。

陸軍那邊倒是比較淡定,畢竟他們人最多……

而且陸軍裡最精銳的甲等師,其實大半也在國內,而且都部署在交通樞紐,能夠透過火車快速調往其他地方。

按照陸軍的部署,一旦京畿有變,常年處於甲等戰備狀態,隨時有大量火車皮備用,部署於九江湖口的第十一步兵師,一天之內就能馳援京畿。

部署在江北徐州的第九步兵師,安廬合肥第二騎兵師等江北部隊,基本兩天內就能殺向京畿浦口。

而部署在更遠一些,位於中原鄭州、河北天津、陪都漢天、廣東廣州等多地的精銳甲等部隊,也能夠在短則數天,長則半個月內迅速馳援京畿。

用陸軍部分高階將領的非公開私下發言來說就是:一旦陛下詔令,我大楚帝國陸軍能在半個月內往京畿調集至少三十萬精銳兵力。

清一色的甲等部隊,鎮壓一切不服!

如今的大楚帝國內部的軍事建設,除了對外擴張外,就是彼此內部的針對了。

而高高在上的羅志學對此也沒啥意見……三軍進行可控範圍內的軍事建設競爭,總比當廢材好。

不過羅志學更清楚,三軍所謂的假想敵競爭這一切其實都是表面理由,真實理由不外乎就是三軍爭奪軍費而已。

作為一個不需要創造利潤的軍事機構,如何體現自身機構的重要性,主導將領的權勢?

尤其是在和平時期的時候。

無非就是機構內的人員以及經費。

對於軍方來說,軍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衡量標準。

你說得再牛逼,但是軍費只有一點點,在內部一群軍官甚至普通士兵都看你不順眼,覺得你沒用。

連個經費都爭不到,大家跟著你混,喝西北風啊?

而走在外頭,國防工業的那群死要錢的奸商都不帶正眼看你……沒錢就沒軍需採購,而沒軍需採購別說國防工業了,整個工業系統的人都懶得看你一眼:窮鬼一邊玩蛋去,別在這裡礙眼。

很多時候,三軍裡的高階將領,尤其是領頭的那幾個都是被下級,被外界逼著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也是大楚帝國曆年預算會議裡,軍方和內閣,軍方內部三軍之間總是矛盾巨大的根本原因。

總結起來就一句:沒經費屁都不是!

這也是大楚帝國三軍裡,各自的一小撮高階將領裡,總會有那麼幾個不擅自打仗,但是勾心鬥角,爭奪經費特別厲害的人高居權位。

比如現任陸軍軍政部部長,陸軍上將洪雪松,從軍一輩子,就沒上過哪怕一次正兒八經的戰場。

從軍開始就在軍需部門裡混,長期在金陵城裡陸軍各部以及各集團軍司令部裡打轉,負責的還都是行政事務。

但是愣是一步一步走上高位,最後成為軍政部部長,御書房協辦大臣。

並且深受陸軍內部好評,去年軍政部部長職務空缺,陸軍內部一票大佬支援他上位,連多年沒有擔任實際職務的陸軍元帥左英哲,都為此人親自進宮面聖舉薦。

為啥?因為他給陸軍爭奪的經費多啊!

這人打仗是不行,後勤工作也搞不好,但是玩勾心鬥角,威脅利誘,逼迫內閣以及海軍,近衛軍在經費上讓步,那是他的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