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多多已經得出了這個資料,大家就不要再猶豫不決,齊格菲號立即開始降落黑矮星北極區域。”張星星果斷地下達了命令。
“北極會不會天氣更加寒冷?”張保爾弱弱地補問了一句。
“過了洛希極限就已經全部是宇宙最低溫度,去哪裡都一樣。”老杜趕緊給張保爾科普了一下。
“林飛雪,將百分之四十的飛船能量轉移至護盾上,用來抵禦外部壓力與低溫,我們還需要留一些能量用於撤退以及之後的行動。”列夫此刻顯得非常謹慎。
一切準備就緒,齊格菲號果斷地越過了洛希極限。
剛一過線,飛船系統就顯示出護盾外的壓力值直接飆升至藍星表面壓力的十萬倍,緊跟著每前行一公里,壓力增加一萬倍,同時溫度驟降至負273度,所有指數瞬間保持紅色預警狀態。
“一過極限區域壓力值就如此之大,連一個緩衝過渡的空間都沒有,我開始有點懷疑這不像是自然現象所為。”特姆雖然很緊張,但是仍然保持著思考狀態。
此刻已經不可能回頭,齊格菲號開始不顧一切地向著黑矮星表面降落而去,這顆黑矮星的體積已經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按照原本藍星天文學家的理論中,黑矮星是白矮星徹底死亡之後的產物,而白矮星體積的理論值只有藍星大小,但是這顆黑矮星的體積竟然是木星的三十倍,從大小上看是極度違反天文學中物理規律的。
不過在我們探險的這幾年中,已經有很多現象早就打破了我們原有的知識結構。
齊格菲號已經開始接近了黑矮星的大氣層表面,但是當前的壓力快速達到了藍星表面壓力的三萬億倍,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即使齊格菲號的護盾效能已經可以抵抗天狼B星一萬倍的壓力值,也就是十萬億倍,但是還未進入大氣層壓力值就如此之大,已經遠遠超出眾人的想象。
此刻飛船上的能量正在快速流逝,對於已經不可能再有補給的我們,流失的每一分能量都是影響我們繼續探險的核心源力。
“這顆黑矮星的體積太大了,我們的科技已經預設了銀河系中白矮星表面一萬倍的壓力值(銀河系白矮星表面的壓力值大約為藍星表面的十億倍),但是遇到如此大規模的天體,壓力值是按照平方數增加,我很擔心進入地表之後飛船能否扛得住最終壓力,多多你的計算準確嗎?”列夫與多多再一次進行確認。
“我是按照神聖帝國天文計算系統加上星際聯盟的天文計算系統兩套演算法計算出來的,應該沒有錯。”多多快速回答了列夫的問題。
“你那兩套演算法也許在這個深藍星系內都不一定適用。”老杜雖然表示了質疑,但是也沒有更好的提議。
就在大家說話之間,齊格菲號開始進入了黑矮星的大氣層,強大的壓力與低溫竟然在飛船護盾的外殼上產生了擠壓之後的爆裂聲,連能量護盾這樣的非物質構成都要被黑矮星大氣中巨大的壓力給壓扁。
此刻飛船內的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大家的唯一祈禱都集中在了齊格菲號強大的效能上,假如飛船的效能出現任何一絲意外,我們所有人將連同飛船在瞬間被壓縮成一個原子大小,徹底消失在宇宙之中,不會留下任何印記。
“大祭司保佑,可千萬別讓飛船給壓爆了。”我聽見道姆正在瘋狂祈求保佑。
所有的飛船指數都已經即將達到了臨界值,再不增補能量飛船極有可能陷入不穩定狀態。
“列夫,飛船護盾需要增強能量源了。”多多對著列夫發出請求。
“現在還不行增加能量,我們已經利用百分之四十的能量在飛行,目前還沒有到達極限值,盲目投入能量也許齊格菲號剩餘的能量無法保障飛船順利返航。”列夫很乾脆地拒絕了多多的要求。
雖然我們都很擔心飛船與自己被瞬間被壓成原子,但是列夫的話還是很有道理,所有人必須還要考慮下一步的行動,而不是執行敢死任務。
也許是齊格菲號開始逐漸適應了強大的壓力,外部的護盾形態竟然開始逐漸趨於穩定,而我們所有人也都在等待著之前探測到的大氣層內壓力值下降的那一刻。
正在這時候,意外不出意外地發生了,在齊格菲號下降的過程中,飛船的頭部區域受到了最大的壓力,系統顯示頂部的護盾正在被快速地鑽出一個孔洞出來。
“糟糕,飛船頂部的指數顯示,護盾快要被壓力打穿了。”多多對著列夫大聲呼喊。
“調整百分之五的儲備能量補充頂部護盾。”關鍵時刻,列夫終於做出了讓步。
新補充上的能源很快就發揮出了效力,壓力穿透的現象減弱了。
眾人長吁了一口氣,而就在同時,系統顯示外部大氣壓力到達了一個峰值之後,竟然真的開始向下走了。
“壓力值開始朝下了,之前探測機器人傳回的資料是真實準確的。”多多興奮地喊了起來。
“太好了,接下來到地面壓力開始往下遞減了嗎?”張星星緊跟著追問多多。
“偵測機器人在到達地面前就被這顆星球的重力給摧毀了,它傳回的資料都是大氣壓力資料,沒有地表壓力資料。”多多遺憾地告訴了張星星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