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大教堂是傳統的哥特式建築,由大量的花崗岩組成。
正面有三道門,中間的是正門,兩旁為側門。
皆為七層漸進式拱形門。
大門遠比側門寬大,屋簷上方雕著精緻的浮雕,再往上掛著一個超大銅鐘,指標上顯示著現在的時間,十一點五十九分。
鐘盤是淡藍色的,看不出是塑膠還是玻璃。
忽然,羅彥看到鐘盤裡面有個陰影一閃而過。
他的心臟隨之一突,定睛看時,又似乎什麼都沒有。
難道眼花了?
他暗暗嘀咕。
側門上有兩層彩色玻璃,上面印著各種神蹟圖案。
玻璃往上,是兩座高高的尖塔。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大量運用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
加上教堂本身的尖塔,遠遠望去,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滿身是刺的感覺。
而羅彥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果把大門比喻成巨獸的嘴巴的話,兩個尖塔就像它的兩個角,身後若隱若現的塔尖,就是巨獸身上的刺。
他知道這樣去形容一個神聖的教堂有點冒犯,但仍止不住這樣的想法。
噹噹噹——
沉厚的鐘聲響起,在廣場上來回飄蕩。
大銅鐘指向十二點。
一種嚴肅而神聖的氣氛鋪灑下來。
讓人心靈震撼。
鐘聲一響,廣場上的人群停在手中的活計,從旁邊的木架上拿出木盤,很自覺地排成兩條隊伍。
大門與側門之間各擺著一張長桌,有人從大門走出,最前面兩人拿著一大桶米飯,其餘人端著菜盤。
“這是同心大教堂用來救濟窮人的飯菜,由富人區的虔誠信徒集資捐獻。”艾絲解釋道。
四人已經走到中央雕像的位置。
水池的邊緣缺了幾個口子,雖然有噴泉裝置,但已經失靈。
就連水池的水也已乾涸多時,裡面散落著一些碎石。
兩條隊伍很安靜,兩人之間的距離驚人的一致,剛好一米。
分飯的人也不說話,場面看上去很壓抑,跟羅彥想象的不太一樣。
打好飯的人並未開始吃,他們規規矩矩地排好隊,頭統一向大門處遙望。
大銅鐘剛踏進十二點十五分。
分飯完畢。
一條人影緩緩從正門走出。
五十歲左右的男人,頭髮稀疏,半灰半白,用髮蠟往後梳成大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