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章 秋收秋種 (為執事“長委”加更)

皇太后聖壽的慶祝活動,前前後後要舉辦七天。

周潤澤官兒小,能有幸在第一天去見見世面就已經很不錯了,之後的活動他都沒有去參加。

接下來幾天他也沒亂跑,天天都到秦可卿這邊兒,陪她說說話,順便也逗逗兩個小孩兒。

八月二十五,一大早,周潤澤就出現在了睢州的州衙。

因離開的時間不長,睢州倒沒出現太大的變化。

讓他鬆了口氣的是,州衙、糧倉這兩個重點工程竟提前幾天完工了。

周潤澤沒急著去看州衙,而是先帶著大小官員去了睢州的糧倉視察。

睢州糧倉位於新城東北角,地勢較好,洪水來不到這裡,是建設糧倉的上佳之地!

糧倉從選址到建設無不經過仔細考量,通風、防水防潮、防震等方面都有比較好的效果,充分體現了古代建築的精湛技術和豐富經驗!

到地兒之後,一個大型的建築群出現在眾人眼前。

州同知張良清向周潤澤微笑著說:“睢州常平倉分成了八個區域,分別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命名,各區的大小和佈局都是一樣的。”

“每個區域的建築格局都有東西兩院,東院是辦公和輔助建築,西院是倉儲區,單個區域倉庫可容納穀物約三萬石,八個區域總共能容納約二十四萬石。”

“如今睢州有近八十萬人,按每天消耗大約六千石算,倉庫糧食裝滿,就夠所有人吃四十天了。”

周潤澤頷首道:“四十天的儲備應該差不多了,畢竟咱們儲備的糧食只是應急,平時百姓們吃的糧食除了自己儲備的,其他的都是由各個糧商運來的。”

近八十萬人每天消耗的糧食是海量的,那些糧商也大都是加入了四通會館的商幫,雖然他們掙了大錢,但四通會館也是會抽成的。

其實不單是睢州一地,如今陳周所有受災地區的糧食和諸多物資都是由加入了四通會館的商幫供應的。

可以說,那些商幫不加入四通會館,就沒有資格和官府接洽,更沒有進入災區的准入資格。

哪怕商幫就是災區本地的,沒有加入四通會館,一樣會被官府下令暫停營業整改,他們之前的市場立刻就會被會館的其他商幫佔領。

畢竟四通會館後面站的戶部和內務府,相當於半個官方機構,雖然沒有正式檔案下發,但默契早已經形成了,這就是官商結合的好處,躺著就把錢掙了。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需要買糧食吃,那些沒受到洪災影響的百姓,家裡還是有存糧的,加上馬上秋收時節就要到了,又可以搶收一波糧食。

但對於現在的睢州來說,能自給自足的百姓人數還是太少了。

因為原睢州的人口滿打滿算才十來萬人,如今卻有近八十萬人。

多的那些人全是流民,他們靠著睢州官府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活了下來,他們的口糧自然就需要購買才有了。

“大人所言在理,有了四十天的儲備糧,咱們就有足夠的時間應對各種意外發生了。”張良清點頭說道。

接著,張良清又指著屋頂說:“大人請看,常平倉屋頂上的百葉窗同樣設計精巧。”

“視窗有五條通風板條,全都呈四十五度向外斜面垂直排列,既不影響倉內通風又可防止雨水濺進倉裡。”

“板條之間縫隙僅僅能放進手指,可防止鳥雀進入。”

“通風仍採用固定門窗自然通風的形式,前牆門窗與屋頂安裝百葉窗相結合,並與前門巧妙地結合在一條斜線上。”

“這樣就可以使空氣自下部門窗進入,形成回流向上透過倉內從頂部百葉窗排出,達到通風解潮的效果。”

周潤澤從來不敢小瞧古代的工匠技藝,從這個倉庫的建造工藝上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他們幾乎將能考慮的都考慮進去了,讓人佩服不已。

看完倉庫後,周潤澤放心不少,如今有地方儲備糧食了,接下來就可以放開膀子從外面買糧食來了。

回到州衙,有品級的官員齊聚一堂,坐下開會。

先是由張良清這邊彙報工作,周潤澤這段時間雖然離開了,但睢州的各項差事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倒沒出什麼紕漏。

周潤澤耐心的聽著,偶爾也會尋根究底問上幾句,基層事務繁雜,張良清用了將近半個時辰才撿著緊要的把各項工作說完。

等張良清回去坐下後,周潤澤沉吟道:“如今已是八月底了,只有不到一個月就要秋收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