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頂部和底部的差距都很大。
主持人也是如此。
電視臺不缺主持人,缺的是優秀的主持人。
有些人,天賦異稟,像是鄭文,剛出道便能綻放自我,做出一番成績。
可多數人,卻遇不到好的機會。
比如胡說,他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從業三十年,前十五年,可以說寂寂無名,遇到了機會,沖天而出。
每年,學校都會輸送許多人才,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夠展現自己的舞臺。
也許,某個人只要有個一年半載的功夫,就能成長起來。
但到了電視臺,乾的都是打雜的活兒,根本沒法出現在鏡頭前,也許,便埋沒了。
哪怕是東川到了準一線,除了鄭文外,其他主持人,也差點意思。
主持人大賽的目的很簡單,尋找,輸送人才。
具體規則還在制定中,不過有些已經明確。
主辦的幾個衛視屬於甲方。
前期,選手們被選擇,根據表現,決定是否能進入下一輪,最終到決賽。
而進入決賽之後,權利反轉。
除了獎金,獎盃之外,電視臺代表會伸出橄欖枝。
比如A選手,被幾個電視臺同時看中,在提出相關的待遇之後,他可以選擇其中一家加入。
當然,這是針對在校學生,或者沒有與電視臺簽約的選手而言。
對於已經簽約的主持人,比賽就是個展現自我的機會。
表現得好,相關的資源同樣會跟上。
聯合辦比賽,會有個播出的問題。
主持人大賽與偶像啥的相比,熱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關注度沒那麼高。
之前的預賽,可能都不會放在週末播出。
一線衛視嘛,都有格局。
看看誰出的錢多,誰出的力多,誰影響力大,便由他來主導,其他人配合。
都是為了整個行業的前景,不需要在意太多。
鄭文沒有馬上答應。
主要是考慮到影響,在娛樂圈,你很難做的特立獨行,尤其主持人,還是個非常需要與人打交道的職業。
圈裡倒是有個別歌手,懟天懟地懟空氣。
可是因為歌唱的好,粉絲就是喜歡,所以可以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