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第三屆,一直辦下去。
決賽,將在九月一日打響,錄播。”
聽到這話,評委們都鬆了口氣,直播和錄播完全是兩個概念。
哪怕是姜東來,直播的機會也不多。
你的一舉一動,都會透過攝影機直接轉達到觀眾眼裡,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不小心挖鼻孔被播出去,第二天馬上就可以喜提熱搜了。
錄播就安全的很,除非和電視臺有仇,否則都會給編輯好,觀眾看到的,都會是正常的鏡頭。
“只要進入決賽的選手,各大電視臺,包括二三線衛視的代表,都可以發出邀請。
當然,你要是看中之前被淘汰的,也沒問題。
所以,各大衛視需要做好自己的計劃,你打算給什麼職位,什麼待遇,很有肯定會出現競爭的情況。”
會議室裡的電視臺代表們點點頭,在本子上記錄下。
作為協助單位,他們衛視的名字也會出現在字幕裡,胸口會別個名牌。
說到爭人,二三線衛視不一定處於下風。
原因很簡單,一線衛視競爭大,你表現好,被看上了,但給提供的職位或者其他,不如他們靈活。
再者,來都來了,難道放棄,不可能的。
比賽是個學習的過程,以後要是有類似的題材,等於是提前累積了經驗,很難得的機會。
整個會議持續了一天。
期間,評委們,電視臺的代表們,都提出了相關的問題,得到了回答。
有一點,鄭文很贊同。
獎金的設定。
許多比賽裡,都是把最後的機會當做獎勵,沒有實質性的好處,到底最後能得到什麼,充滿著不確定性。
冠軍一百萬現金,
亞軍六十萬,
季軍三十萬,
進入前十的,每人十萬,哪怕1130名,也有一萬塊錢獎金。
這無形之中,增加了吸引力。
選手全都是在校學生,或者剛參加工作的主持人,對他們而言,實際的好處,可能吸引力比畫大餅強。
百萬獎金可不是個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