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目前完成一半。”
“一半?”姜東來在心裡算了算:“那不是九月份差不多就播完了?”
“對。”
“有點可惜。”他咂咂嘴:“你說,要是在大獎之前,把所有候補拉在一塊,做一期特別節目,估計挺有意思。”
鄭文聽完眼睛一亮。
“還真是誒。”
對於觀眾而言,會在十二月初期,得知大獎候補人員,再來,就得等到直播時,現場看到候補們的狀態。
期間,什麼想法,怎麼樣個狀態,都不知道。
如果能弄個節目,把大夥放在一塊聊一聊,肯定非常有意思。
“要不,姜老師你牽個線,雖然能進候補,都不差這點曝光,可坐在一塊聊天,應該都蠻有趣。”
“行啊。”姜東來腦海裡光是想象了下畫面,都有覺得有意思:“我得拿手機記下來,免得忘了。”
......
碰頭會開完,評委的名單自然不用在瞞著,直接公佈,四人的名單出現在了網上。
墨風,東川,乃至藍川都準備了預案,萬一鄭文的出現,讓網友不滿,要如何來處理。
結果發現,哎,好像沒啥問題。
不同意的言論,有,但真不多,更多的都是對於本次比賽的期待與支援。
對於鄭文的加入,似乎都覺得挺正常。
既然沒事,那就更好,巴不得應對方案用不上。
也能理解嘛。
鄭文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學的也算是類似的專業,有理論基礎。
人們在羨慕他背景的同時,也不能否認期做出的成績。
哪怕自己不說,媒體記者已經扒的乾乾淨淨。
東川衛視好幾個節目,實際上創意都是出自於他的想法,創意,在哪個行當裡,都是彌足珍貴。
才華不能否定。
成片都看過,都追過,都挺喜歡。
再要雞蛋裡挑骨頭,沒啥意思。
評委,評判的是在校學生,以及新人,他出道兩年多,但,在大夥的感覺裡,感覺完全是老手,和年限無關。
當個比賽的評委沒有問題。
至於那些反對的聲音,單純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博取眼球,吸引流量。
不是針對誰,只要有熱度,我一定唱反調。
鄭文這兒鬆口氣的同時,學習的重點已經放在預賽考試上頭。
環節已經定了下來。
他的想法很簡單,先研究,每個題目,考驗的是選手哪方面的能力,然後,再看看預賽評委的評判是怎麼樣的,要怎麼打出個合適的分數。
這不像體育比賽,有固定的動作,比如大跳臺,你完成了1080,是一個分數,完成了1620,又是另外一個分數。
有個衡量的標準。
更多的,是需要看選手本人的發揮,以及和其他選手的對比。
只能說,要研究的東西很多,他還得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