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不似城牆的城牆,一股荒涼破敗的氣息縈繞。
秦國其它城池,
城門口都是人來人往,人聲鼎沸之象。
荒城,
城門只是個擺設,基本看不到人。
數千裡都是荒漠,很少有人主動來荒城。
荒城裡的人,也很少會離開。
荒城建立至今,有五十餘年的光景。
當初,也是秦國的一座重城。
聽說徵調民工囚徒十萬人,耗巨資近一年時間,在這荒漠之上建立起一座龐大的城池。
對外城牆,長達二十里。
城內最多可容納兩百萬人。
朝廷一方面往荒城遷徙人口,另一方面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行商等前往。
作用,抵禦遊牧國家北蠻國,以及兇殘嗜血的蠻獸。
然而,還沒等到輝煌,荒城的地位便驟然下降。
不到十年時間,
北蠻國幾大部落,因地質變化因素,往東部遷徙,遠離了荒城作戰區域。
朝廷不再大力支援,荒城裡有能力的人,紛紛離開。
落寞的太快。
留在荒城的人,是當初建城的民夫囚徒,以及部分遷徙過去、家庭條件困苦、去哪都一樣的貧民一類。
普通人想要走出兩千裡的荒漠,沒有足夠的錢財支撐,只會餓死在路上。
何況,荒漠裡條件惡劣,沙塵暴氣象頻發。
有此原因,才讓荒城裡還存留了二三十萬人口。
荒城,沒有徹底荒廢。
依舊需要起到抵禦的作用。
因為北蠻國,仍有少部分小部落沒有遷徙,加上蠻獸的存在。
朝廷不需要擴張領土,但絕不能丟失領土。
荒城,不能丟。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幾十年下來,靠著荒城內部自產兵力,朝廷偶爾派送的流放囚徒等,抵禦著北蠻和蠻獸的侵襲。
荒城的人口越來越少,目前已不足五萬人。
特殊的環境,使得荒城就是座孤城。
往秦國內方向,是兩千餘里荒漠地帶,沒什麼可利用。
往外,則是遍佈蠻獸的荊棘嶺,和草原上的北蠻國遺留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