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等有錢了肯定得統一規劃百姓的房屋建築。
所有符合條件的孩子,都報名了。
不管這些家庭是真的為了孩子的未來,還是單純響應城主的政策,就衝著免費提供生活所需,也不會有人要放棄。
那麼,學堂要開始建設。
選址位於城主府的東面,距離三十里,劃定一塊區域,已經被搜尋過,收穫了一些土豆。
四歲到十歲的孩子,一共報名兩千三百五十八人。
楊天對學堂的初期規劃,是建設教室五十間,每間容納五六十人;宿舍三百間,每間容納十人。
土地不是問題,教室和宿舍的空間都會很寬敞,不會太擁擠。
食堂、藏書館等基礎設施不會少。
區域裡樹木,足夠建設用,只是城中的木工有限,打造書桌等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楊天用現代化的思維,對建設學堂的事務合理統籌,儘量最大化發揮百姓的能力。
同時他要求再次統計荒城所有人口,尤其是記錄有技藝的百姓。
趁著人數少,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等到需要,隨時可以檢視記錄,找出合適的人選。
在楊天的重視下,展開有條不紊的學堂建設中。
楊天每天就是監督指導,加上關注土豆搜尋的情況,其它事情不需要他處理。
荒城這狀況,某種程度上挺適合他。
如同一張白紙,可以任他塗鴉,從無到有非常艱難,但也更加順心。
……
蠻獸攻城後的第五天,終於有行商抵達荒城。
結果只有兩支隊伍。
明明荒城是供方,蠻獸是熱銷物品,還會出現這種情況,足以說明形勢很惡劣。
原因很多,楊天無力扭轉乾坤,只能慢慢改善。
他自然不會出面,區區行商還不夠資格讓他親自面談,主要為了以後考慮。
入鄉隨俗。
他得穩住一城之主的身份地位。
然而,
事情出乎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