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開口說道,對於老爺子口中的天下人,有些嗤之以鼻,語氣更是十分鄙夷。
在他看來,朱元璋定下制度的好處,只有那些真正百姓才能有切身的體會。
這些,他在各地行商奔波,鄉間為父親守孝的時候,有著切身的體會。
聽完朱安的話,朱元璋感受到一種來自血脈的認可。
曾經他以為,這世間不會有任何人懂他,從錦衣衛那裡得來的訊息,幾乎全是一片倒的罵他。
朱元璋可不是一個大氣的人,對於這些罵他的官員,他記在心裡,安排錦衣衛徹底調查。
就目前而言,所有被他記住的名字,基本上都已經埋在土裡了。
朱元璋心中思索片刻,盯著朱安,緩緩開口問道:“那你覺得,胡惟庸該不該啥,李善長該不該殺,這些人,可是大明的開國功臣。”
“大家都說,狡....”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是這個話吧。”
朱安接上說道,而後繼續說道道:“驕縱跋扈,心懷異志,暗通倭寇,意圖謀反,哪一條都夠他死個幾十次了。”
朱元璋聞言,卻並非如之前那般歡喜,反而有些狐疑的看著朱安問道:“大孫,你不過是個商人,對朝堂上的這些事情,怎會知道得如此清楚。”
朱元璋生性多疑,當了多年的皇帝,朱安的一點異常,瞬間就被朱元璋抓住了。
朱安施施然的從懷中掏出一本書,擺在了桌面上,癟癟嘴道:“這上面寫得清清楚楚呢。”
朱元璋目光看向桌面上,嘴角不由抽了抽。
那是他親自編撰的《大誥》,胡惟庸的案子的前後細節,都被他寫在裡面。
只是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家大孫竟是從這上面看來的。
“老爺子,你可別小看這書,這可是個好寶貝,在關鍵的時候,那是能保命的呢。”
朱安看到朱元璋的目光有些奇怪,開口說道。
在朱安看來,《大誥》這書,幾乎就是朱元璋賜給天下百姓的一塊免死金牌。
“對,對,大孫說得沒錯,咱家裡也有,這東西,確實能保命。”
朱元璋回過神來,欣慰的對著朱安說道。
這一刻,他感覺朱安不僅僅是他的親大孫,更是有一種知己的感覺。
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竟是和大孫如此的一致。
這天下人悠悠之口,卻對大孫的看法絲毫沒有影響。
足以說明,大孫的意志十分的堅定,不會輕易受到外物的干擾。
這樣的心態,是上位者必須要有的素養。
大孫在一個商人家庭的環境中長大,卻有帝王心性,簡直不可思議。
朱元璋本來就對鬼神之說頗為信任,加上前幾日劉日新口中的帝星耀天的說法。
再加上朱安對於這些事情的評價和看法。
朱元璋忍不住在心中,將朱安和朱允炆開始對比起來。
可他驚訝的發現,單論心性而言,朱安似乎更加勝任。
或許朱允炆比朱安稍強的,也只有飽讀詩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