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死,也只能慢慢的一個個來。
“爾等先出去吧,記住黃先生的話。”朱允炆淡淡的說道,語氣平穩。
宮女太監們一個個戰戰兢兢的,緩緩的退了出去。
“黃先生,皇爺爺下了早朝,便帶著朱允熥出宮去了。”看到黃子澄,朱允炆如同有了主心骨般,連忙說道。
“太孫殿下勿慌,說不準陛下只是帶著出去看看,我聽說昨日允熥皇孫和衛王打起來了。”
“據說衛王罵允熥皇孫沒娘,或許便是這般情況,觸動了陛下心中的軟肋。”
黃子澄分析著說道,昨天的事情鬧得挺大的。
畢竟那可是數十位殿下大亂鬥,整個大明皇宮,還有那些大臣們幾乎都知道了。
只不過沒人敢多舌,陛下的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亂嚼舌根,雖說不至於被殺頭,但一頓板子估計免不了。
昨天的事朱允炆當然知道,自己那個弟弟可也是參與者。
最有意思的是,他的同母弟朱允熞,還是幫著朱允熥在打。畢竟呂氏也沒想過朱允熞能有機會當皇帝。
所以在教育上,並不想朱允炆這般,幫著一個屋簷下的兄弟打架,也是正常。
聽著黃子澄的這般分析,朱允炆仔細想想,覺得很有道理。
確實是自己太過於緊張了。
這其中主要還是因為朱允熥嫡子的關係,對他的危險影響太大了。
“多謝先生教誨,允炆必定銘記於心。日後再不會這般行事了。”朱允炆對黃子澄作揖感謝。
“殿下不可,此乃臣的本分。”黃子澄連忙過去,拖住朱允炆作揖的雙手,聲音有些激動的說道。
這一刻,就剛才心中的一些不愉,在朱允炆這一作揖上,全都煙消雲散了。
剩下的全是感動。
“殿下如此待臣,臣必定不會讓殿下失望。”
黃子澄心中,暗暗的發誓,他勢必要效忠太孫殿下一生。
事實上,在歷史中,他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建文四年,燕軍逐漸逼近南京,明惠帝朱允炆謀求與朱棣談和,便把黃子澄和齊泰眨謫到外地,不過仍密令二人募兵。
南京陷落前,明惠帝召黃子澄回京,人還未到,南京便已失守。
此後黃子澄密謀繼續反抗朱棣,不過行蹤被人告發,因而被捕。
燕王朱棣對其親自審問,黃子澄抗詞不屈,寧死不從,最後被肢解而死,也算是全了忠義名節。
只是禍及滿門,株連九族,家屬被殺六十五人,異姓致死者五十四人,外親四百餘人皆充軍。
黃家的女眷則遭到慘無人道的凌虐,黃子澄的妻子和妹妹被送教坊司充妓,
只有四個兒子,在同為建文忠臣的蘇州知府姚善的幫助下,偷摸改了戶籍,換了姓名,這才逃過朱棣的屠刀。
黃子澄去後,姚善率兵死守。
最後因部下許千戶反叛,乘姚善不備,將他縛住,獻給朱棣。
朱棣以高官相誘,勸他投降,輔佐自己。
姚善至死不從,被殺,年僅四十三歲,其兒子姚節等四人被髮配邊疆。
靖難之役,所謂的建文忠臣,其實都是朱元璋留給孫子治國用的。
可惜都被殺了個精光。
最慘的便是方孝孺了,株連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