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平民出生,童年悲慘,當了和尚,又做過乞丐。
二十五歲才投奔在郭子興手下,開始傳奇的一生。
唯獨沒有做過和了解過的,便是商人。
年少時因商人哄抬米價,導致父親餓死,所以朱元璋痛恨商人。
但作為皇帝,朱元璋知道商業的發展對於大明,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雖是痛恨商人,但他也同樣重視商業,這並不矛盾。
朱安的這種思路,是朱元璋從未想過的。這等來自後世的承包制,對於目前的大明來說,確實是一劑良藥。
自元朝開始,全世界就已經處於小冰川時期了,多災多難,不僅僅是大明,目前全球的環境都不是很好。
長期抗災,已然成為了主流,對於如何接近災情問題,便是目前大明的核心問題。
假設,如果大明上下,公眾一心,全力抗災,其實生活並不艱難,都是能過得下去的。
目前的情況卻是,大多數的糧食,都被權貴把控著,他們認為,那些賤民的死,跟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那是大明皇帝的事情。
目前的大明權貴,其實大部分往上,都是元末流民來著,只是曾經屠龍的少年們,現在也成了惡龍。
以後世的律法來看,目前整個大明,百分之九十的勳貴,都屬於地主惡霸,閉著眼睛選十個,都不見得有一個是冤枉的。
現在朱安提出來的建議,便是帶動整個地方人員的抗災積極性,將地主和平民的矛盾進行轉移。
在修建道路的同時,又可以賑災,減少災情所帶來的傷害。
總體而言,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其實朱元璋在看到這個方案的時候,開始有些猶豫,但是深思一番,就越發覺得絕妙。
大明現在的賦稅是個什麼德性,朱元璋心裡也清楚,一些道路上的關稅,幾乎是聊勝於無。
哪怕分出去給這些當地勳貴們,對於整個大明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尤其是現在的大明,在朱元璋的強勢鎮壓下,地主惡霸這些勳貴,都要小心謹慎,皇權下鄉沒有任何難度。
敢曲解他政令的官員,目前都在土裡了。
“咱得跟大孫好好聊聊,這個策略不錯,但還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一旦開了這個先河,有些東西也不好把控。”
朱元璋心中想到,對於馮勝的態度,他目前來說極為滿意,便再次問道:
“咱大孫可還有別的策略?”
馮勝苦笑著說道:“不敢欺瞞陛下,朱公子對於地方治理上有許多新穎的想法,只是老臣年邁,能夠記下的卻是不多了。”
朱元璋點點頭,在馮勝沒來之前,錦衣衛就已經彙報昨日馮勝於半夜才回去,整夜未熄燈,對於這個年紀來說,熬夜還是比較辛苦的。
“你先回去好好歇息,明日一早,再陪著咱共同去大孫那裡聊聊。”
“遵令。”
今日的朱元璋,顯然時間上已然比較緊湊了,這等災情的事情,還要和六部尚書及大學士共同商討出一個結果了。
其實就目前來說,朱元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基本上還是老一套,發一批大明寶鈔去換糧食賑災。
面對寶鈔現在的情況,朱元璋出宮也比較瞭解,只是現在來說,已然都是迫在眉睫,無其他辦法可想了。
這個時間點,朱安卻是沒有在院子裡,而是在茶樓的三樓。
三樓雅間裡,數位富商打扮的中年男子,恭敬的陪坐在朱安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