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海外有什麼好的,我大明什麼好物件沒有,非得要去那海外。”朱元璋此刻的語氣,已然是帶著幾分訓斥。
朱安聞言,卻是沒有在第一時間反駁,反而面上有些許掙扎之色。
沉吟片刻,心裡頭微微嘆息,這才說道:
“海外有一物,名為馬鈴薯,又被稱為土豆,其性平味甘,與大米相同,可為主食,也可為菜品。”
“在營養程度上,比之大米更加耐餓。”
“當然,最為主要的,乃是這馬鈴薯的產量,畝產至少可達千斤以上,且對土地要求極低。”
“哪怕是荒地亦可種植,如若良田,畝產甚至能達兩千斤。”
朱安的聲音有些低沉,但聽在朱元璋的耳朵裡,卻是猶如雷霆霹靂一般。
“大孫,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你可知道畝產千斤代表著什麼嘛,你可不能跟咱開玩笑。”
“這可是事關大明萬民活命的問題。”
朱元璋的聲音激動高昂,潛意識裡,他對大孫的這個說法是不信的。
這天下,哪有這麼高產的糧食,若是有的話,這天下的百姓,豈不是個個都能吃飽?
如果真的有的話,大明豈不是可以萬世傳承。
老百姓要是人人都能吃飽飯,誰還會去造反。
當初但凡有一口飯吃,朱元璋怎麼可能跟著造反。
看到老爺子的反應,朱安倒是沒有太大意外,畢竟畝產千斤對於這個時候的人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
目前大米稻米的產量,普通良田約莫在畝產兩三百斤左右,便是上號的良田,頂多不過四五百斤。
突然聽到有一物可當糧食,荒地都能畝產千斤,良田可達兩千斤,怎麼可能不驚訝,不震撼,不相信。
“不對,西域諸國,咱大明皆有了解,並無大孫你說的那種作物。”
朱元璋激動過後,仔細一想,頓時就察覺到了問題。
若是西域諸國真有這等作物,早就被大明,甚至唐宋元時期就搶了過來,怎麼可能一點風聲都沒有。
回過神來,朱元璋看向朱安的眼神有些異樣。
莫不是大孫想騙咱開海?
朱元璋有些懊惱,這等虛假的謊言,幾乎一聽就能識破,往日裡精明的大孫,怎就犯了這個糊塗。
“那是因為此物不在西域諸國,而是在更為遙遠的地方。”
“以日本國為起點,遠航東海方向將近十月,有一陸地,馬鈴薯便在此處。”
朱安平靜的說道,並沒有因為朱元璋的不相信而與其爭執。
目前大明洪武年間,屬於十四世紀中期,直到十六世紀中期,土豆才被西班牙殖民者由南美洲帶到歐洲。
最早土豆的花朵美麗,被當做裝飾品,還是瓦盧瓦王朝的一位農學家發現這東西能吃,才開始大面積種植。
到了十七世紀,土豆才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且已經傳播到大明末期。
現在距離土豆被發現且被重視,還有兩百多年呢,朱元璋怎麼可能聽說過。
聽到大孫說得煞有其事的樣子,朱元璋狐疑的問道:“既然此物如此遙遠,那大孫你又是怎麼知道的。”
朱安楞了楞,而後開口說道:“有一個番外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