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之所以把這些高產作物獻出來,並且將海外的一些情況,告知老爺子。
就是想透過老爺子的口,傳遞到朱元璋那裡去。
古往今來,哪個皇帝不想開疆擴土呢,朱元璋之所以列下十五個不徵之國,並非是害怕打仗。
而是認為舉兵征服這些地方,勞民傷財不說,還沒什麼好處,日後管理起來,也是麻煩,影響後世子孫的統治。
現在不一樣了,朱安點出了海外的情況,並且拿出了三個高產作物來證實。
這話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
三個高產作物,足夠給朱元璋無盡的遐想了。
有朱安的商會作為嚮導,沿海的那些走私商販,有一個算一個,沒得跑。
到時候這空缺,朱安的人自然可以彌補上去。
並且海禁一開,佔據先導優勢的常安商會,將會是其中的利益最大者。
朱安可以肯定,以朱元璋的性子,這等潑天功勞,足可為他在沿海地區的商貿利益保駕護航了。
“那句話傳到陛下的耳朵裡,他又從未和我見過,應該不會生出拉我去做官的心思吧?”
“只要不讓我去做官,一切都好說。”
朱安的心中有些得意,那句‘永不加稅’是特意說給老爺子聽的。
他當然知道,這樣的話朱元璋絕不會答應。
如此一來,在朱元璋的心中,他就有一個不懂政治,純粹的商人形象。
“在洪武年間去做官,簡直就是折磨,傻子才會去。”
朱安內心吐槽,在京師生活了這般數月,那些朝廷大臣,在京師的地面上,幾乎難以看見。
哪天要是凌晨三四點起床解手的時候,聽到外面的馬車聲。
不用懷疑,都是大官趕著上朝。
這日子過得,真叫一個苦。天天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說,一個不好掉自己頭腦都是小事,滿門抄斬就直接斷絕香火了。
.......
朱元璋回到皇宮的時候,已然是下午四五點。
目前大臣們基本上都已經下班回家,準備吃晚飯了。
“通知六部尚書,即刻趕來御書房,咱要重要的事情和他們商量。”
朱元璋對掌印太監劉和下令道。
說完後,又加了句:“通知光祿寺,準備飯食,這個點了,想必大夥都還沒吃吧。”
“是,陛下。”劉和恭敬的說完後,並未直接下去,有些欲言又止的感覺。
“還有何事?”朱元璋直接問道。
“稟告陛下,今日午時,太孫殿下來找陛下一同就膳,得知陛下不在,不願獨自用膳,一直在等候陛下歸來。”
劉和小心翼翼的說道。
“倒是個孝順的娃兒。”
朱元璋有些感慨,隨後吩咐道:“你去通傳一聲,就說咱已經吃過了,讓他不用等了。”
“陛下,那晚膳...”劉和試探著問道。
“咱這邊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六部尚書詳談,晚膳就不用叫他了。”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