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腦海中,突然就想到了大孫冊封,這才想起,大孫的袞服和常服,都還沒有準備。
便是這時,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小跑了過來。
其實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在皇宮裡,幾乎相當是太監第一人了。
不過在自洪武十七年司禮監成立,僅僅八年的時間,劉和已經是第五位繼任者了。
前面四位,目前在任時間都沒有活過兩年。
眼看著劉和也快繼任兩年了,此刻他的心中,極為謹慎小心,每日都如履薄冰般伺候著。
每天少言寡語,生怕一句話沒說好,就被陛下賜死了。
太監被賜死,不管多高的身份,都沒有任何一人會幫著說上一句,甚至於連理由都不要,或許看著不順眼,就是最大的理由了。
後代的司禮監,一般都是作為貼身太監存在的,不過朱元璋這裡肯定不一樣。
陛下回宮,劉和自然要第一時間過來伺候。
“劉和,你來得正好,便是明日,你跟著蔣瓛,去尚衣監挑個好的縫衣匠,給咱大孫把衣裳都給準備好。”
朱元璋說完後,看了看自己身上袍子的成色,又說到:“一定要用最好的料子。”
“是,陛下。”
劉和滿心疑惑,卻是不敢多問,既然陛下安排了蔣侍衛隨同,自早有安排。
劉和的喉嚨微微滾動,最後把想說的話嚥了回去。
本來他是想稟告陛下,皇太孫今日上午便與黃子澄出宮去了。
司禮監本就是朱元璋的耳目,皇宮的大小事情都掌握其中,皇太孫朱允炆的行蹤,自然是重中之重。
但劉和觀察細緻,作為司禮監,對於陛下長袍上的圖繡款式這些他極為熟悉。
陛下的新衣,不管是料子的成色還是繡圖,他一眼就看出,根本不是尚衣監做出來的。
而陛下口中所說的‘咱大孫’這三個字,更是讓劉和心頭瘋狂跳動。
‘大孫’這個稱呼,可是目前皇宮中所有皇孫,包括太孫在內都沒有的。
‘大孫’等同於‘長孫’。
‘陛下的長孫,不是在十年前,就已經夭折了嗎。’
劉和洪武三年就進宮了,當然經歷過‘長孫之殤’事件。
想起十年前,孝陵的一些傳聞,劉和的眼眸中閃過一道驚駭。
.......
“希直先生!”
朱允炆執弟子禮,像方孝孺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