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七章:文蓋馮勝,武壓藍玉

聽到這話,朱元璋非但沒有要怪罪馮勝的意思,反而大笑著說道:

“看來咱大孫,當真是個好娃兒,文蓋馮勝,武壓藍玉,好!”

........

自朱元璋皇宮傳旨朱棣,封為平倭大將軍,調兵遣將後,他的諭旨,就由驛站快速向北平而去。

大明如今的驛站,是朱安最想滲入的地方。

朱元璋對於驛站也極為重視,在建國即位當月,就下令修復重建遠元朝時期遍佈你全國的驛站。

而這個時候,元大都還未攻破,可以猜出,朱元璋所圖不小。

驛站四通八達,遍佈大明國內。

只是這驛站,並不能由平民百姓使用,而是主要給官吏行走,或者傳達軍情旨意而用。

明末的時候,因為驛站的開銷過大,崇禎裁掉了大部分的驛站,導致當時為驛卒的闖王李自成沒了活路。

這才起義造反。

朱安在大明行商,便是由於驛站這塊,受到了很多限制,便把重心轉移到西域那邊。

對於驛站的方便,他可是垂涎已久。

驛站的存在,加速了資訊的傳遞,對於大明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朱元璋能夠掌控如此龐大的大明帝國,便是因為他細化了驛站的體系。

不敢說如臂使指,至少做到了對大明帝國的深入統治。

朱元璋一手製定的這一套驛站體系,沿用了五百多年,即便是明朝滅亡,這一制度都沒被廢除,在滿清手裡繼續使用。

一直到清末時期,隨著堅船利炮、火車電報的傳入,這才逐漸衰敗下來。

但是對於大明現在來說,卻是極為高效。

朱元璋傳到北平的旨意,只需要三日的時間就能到達。

哪怕是雲南那等偏僻地區,半個月內,也能將旨意傳達。

此刻平安茶樓裡,朱安望著窗外,皺眉沉思。

半晌後,這才讓小廝將劉伯喚來。

“東家。”劉伯恭敬的說道。

朱安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搭話,沉默了一小會,這才說道:

“老爺子的身份,先不用調查了。”

“朝貢隊伍過來後,是鴻臚寺負責接待吧,到時候讓那些小國使臣,以獻禮的名義,找鴻臚寺求一份皇室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