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瞧著都瘦了。”
長楊宮的正殿裡,一眾命婦早就離開了,只剩下皇后和徐氏,這兩人從前閨中關係就不錯,這會兒沒有外人,說起話來也更家常些。
“還不是那些官眷鬧得,本宮這長楊宮裡就沒消停過。”
皇后抿了口茶,臉上露出些疲憊的神色。
“那恰恰說明三殿下才貌雙全,滿城誰不欣悅之啊。”徐氏笑道。
“他們到底衝著什麼來的,你還不知道嗎,何苦來笑本宮。”
皇后道:“尤氏夫人的事,怎麼不見她們一個個跳出來,這會兒冊太子的訊息傳來,又一窩蜂的撲過來,真是讓人頭疼。”
“呵呵——”
徐氏捂嘴笑了笑,瞥眼一旁的宋端,那人也淡笑。
“宋女史。”皇后看著她,吩咐道,“你也坐吧。”
宋端並沒有推拒,撩衣坐了下來:“多謝娘娘。”
“是本宮要謝你們呢,說起來,也是該好好謝謝你和千年。”皇后頗有些推心置腹的說道,“若不是你們四處奔走,尤氏夫人之事哪能得成,還有那位杜大夫,本宮聽說,他夫人有喜了?”
“是。”
宋端道:“已經一月有餘了。”
“那還真是好事。”皇后道,“本宮可得好好賞一賞,待會兒你走的時候將東西替本宮帶過去,叫她好好養著,等孩子下生,也帶到本宮面前來瞧瞧。”
“娘娘厚愛。”
宋端起身揖禮道:“下臣替羅夫人謝過娘娘。”
“坐吧坐吧。”
羅衣的嬌悍在靖安城無人不知,皇后自有耳聞,所以說了這麼一句:“他們兩口子安好比什麼都強。”
“娘娘很喜歡孩子吧。”
徐氏溫和道。
說到這個,皇后點了下頭,話中有深意:“本宮喜歡,更何況……皇家兒女本就不如尋常家的孩子可以承歡膝下。”
“娘娘風華正茂,何愁沒有子孫滿堂的時候呢。”
宋端適時說道:“想必川王殿下很快就能圓了娘娘的心願的。”
“那就借宋女史吉言了。”
皇后說著搖了搖頭,頗有些怪罪的說道:“只是元白不上心,得了一個吳玹就不要別的了,這不,今日人也不來,躲去遙監殿了。”
宋端聞言,神色微動。
“兒孫自有兒孫福。”
徐氏也喝了口茶,不疾不徐的說道:“娘娘看我,早已經想開了,三殿下還肯收一個吳玹在府上,我那個逆子,都三十二歲了,還是獨身一人,這麼大的人說也不是打也不是,久而久之也就由著去了。”
皇后聽這話,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宋端,那人發現,禮貌微笑,卻在錯開視線的一剎那心頭微緊,小心翼翼的挪了挪身子。
皇后瞭然一笑,她知道徐氏對宋端是滿意的,剛才的那些話,從前也沒聽徐氏說過,此刻掛在嘴邊,自然知道是說給誰的。
“千年那樣的好模樣好品行,何愁將來沒有一位溫良淑德的妻子呢。”皇后開解道,“你也別擔心了,都是順其自然。”
“如此說來,那一行好姑娘,娘娘可有中意的?”徐氏問道。
“倒是有幾個看著不錯,大方得體。”皇后回答道,“只不過最後還要元白自己選,到頭來好與壞都怪不到本宮的頭上。”
徐氏笑出聲來。
“對了。”皇后眼珠明亮,一一字一頓道,“工部侍郎家的那對女兒,你可知道?”
徐氏恍然:“知道知道,一對雙生胎。”驚喜道,“怎麼?她們兩個也在備選之中嗎?”
“她們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