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賤傷農,谷貴害農。
豐收了,但糧食價格卻下跌了,因此,農民到手的錢還不如尋常年景。
遇到災害了,收成不好,糧價高漲,農民買不起糧食和種子,只能賣田賣地賣兒賣女最終破產。
在整個中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能人異士,在這個難題上想破了腦袋,費盡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標不治本。
在充分吸收了歷代政治家的思想後,在經過前世十幾年的錘鍊,衛安此時隱約已經找到了一條能最大限度的緩解此問題的辦法。
於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難過,聖天子時刻都關注著天下蒼生的疾苦,已經在著手準備處理穀賤傷農的事情,將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真的?”老農眼睛都瞪出來了,但大武天子的信譽還是槓槓的,因此他立即就歡喜的道:“真是這樣的話,老漢就放心了,聖天子果然還是向著我們的啊!”
衛安聽了卻是有些感傷。
生活在腳下這片土地上的農民,永遠都是支撐著這個國家與民族的脊樑。
但從古至今,真正將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裡的統治者是少之又少的。
底層的老百姓,卻一直都將高層的統治者視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統治者的信譽耗盡。
“將這個事情好好辦好吧!”衛安想著,不能讓老百姓失望了。
“還未請教老丈貴姓?”衛安拱手問道。
“賤名不足入尊耳!”老農灑脫的笑道:“只不過貴人想知道,那老漢也不敢隱瞞,賤姓何,世代都居住在這關中……”
告別了何姓老農,衛安在馬忠的陪伴下,又走訪了幾戶農家。
看到的情況,有好的有壞的。
但家境最好的農戶家庭,也不過是家裡有頭耕牛,加之勞動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糧而已。
而家境差的人家,則是慘到了極點,甚至可以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衛安很是自責,畢竟自己是皇帝,對整個的天下負有責任。
口號喊的亮,什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時的衛安很是慚愧。
衛安實在看不過眼,便命人取來了一千多枚銀元,交給那農婦,讓其還清債務。
出了那戶人家,衛安的心情頗為沉重。
要知道這裡是天子腳下,但農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個意外就可導致一個幸福的家庭毀滅。
正如這戶人家,本來一切都還好,可是一朝家裡的頂樑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滅頂之災。
“馬忠……”衛安扭頭問道:“你說,我幫了他們,他們的情況會好起來麼?”
“陛下仁德,此家的情況定然會大大好轉,不出數年,定是一個小康之家!”馬忠低著頭道。
“呵呵……”衛安知道馬忠誤會了,這馬忠以後肯定會對這戶人家給予特殊照顧,免賦免役什麼的。
不過,衛安要幫助的不只是這一家,而是整個的天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衛安已經迫不及待了,玉米和紅薯需要儘快走進尋常百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