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錢財、糧食陸續進入了衛安的府庫,這讓郭嘉樂得合不上嘴。
東洲合眾聯合書店的書,都是人工手抄版本,雖然比之竹簡書輕便了不少,但依然受到諸多限制,畢竟手抄書還是沒有印刷書來的快。
負責製作印刷模板的工匠,一看人家做出來香皂了,還都得了獎賞,個個眼紅,於是夜以繼日地做。
底版的材料經過衛安反覆思考和工匠們的實踐,最後選擇了石材。
相比於竹片,木頭或者土胚燒製,石材雖然刻制起來難度較大,花費的時間長,但是不容易損壞,印刷的清晰度也高。
挑選的都是紋理比較細的石塊,將它們磨製成稜長約為二厘米的小正方體,比當時的印章都要小很多,因此做起來也不容易。
為了提高速度和質量,衛安又分成了粗磨和細磨。粗磨參與的人非常多,只要大體定形就行。
而細磨則是精細活,便交給了有經驗的石匠完成。
終於,第一副底版,在工匠們夜以繼日的努力下完成了!
衛安在胡侗和三百親衛的簇擁下,來到了城外工坊,製作活版的工作間。
負責這項工作的張師傅,是製作印章的世家出身,另一個協助他的是世代石匠出身。
“參見將軍!”
眾人看到衛安,非常激動。
他們這些做工的,身份很低,幾乎沒有官員會到工坊裡來。
可是衛將軍竟然來了,這怎能不激動!
“諸位免禮,辛苦了!”
“謝將軍!”
“辛苦了”三個字,讓在場的所有工匠都感動莫名。
連日來工作的疲勞感都蕩然無存,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力量。
衛安看了看做好的第一副底版,一共七十多塊,整整齊齊地放在三個木盒子中。
每一盒子的大小相同,大約相當於現代A4紙,裡面的底版數相同,二十五個。
也就是說,一張紙上,印二十五個字,按照這個時候的習慣,從右到左,豎著排版。
在盒子的旁邊,放著衛氏文房四寶,其中紙是裁好的一沓,與盒子大小相同。
“張師傅,試印開始!”
“諾!”
張師傅小心地拿起筆,蘸上墨,仔細地塗在每個底版上。
然後,拿起一張紙,非常小心地平鋪在底版上,停頓了一下,再輕輕地揭下來。
在眾人期待的眼光中,張師傅慢慢地翻過來。
Σ(⊙▽⊙"a
“這……”所有的工匠都驚呆了!
二十五個字,竟然眨眼間便工工整整地出現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