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沉默,並不代表平靜,整個天下都能夠感覺到,一股強大的暗流在中間湧動著。
當初李儒給出這個加封名單時,董卓並不看好。如此大面積的調換,沒有誰會聽陛下這個詔令。
不過李儒有他自己的理由,現在各諸侯都已傷了元氣,自然沒有人聽,但是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心動。
同樣是刺史,冀州、徐州,那都是非常富裕的,兗州仍在遭受黃巾之亂,豫州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意義都不同。
南陽富裕,衛安豈會讓給曹操,而曹操又豈能不動心事?
關鍵是實力,沒有實力。自然不會動,有了實力,再加上陛下的詔書,誰能不想奪回自己的東西?而誰又願意失去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諸侯討董,從曹操發出矯詔,到各路諸侯返回自己的駐地,歷時五個多月時間。
董卓被趕到了長安,可是整個司隸地區,卻是一片凋零,真可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打仗不光消耗的是兵馬,更重要的是錢糧。州牧恢復之後,各州州牧,刺史及各郡太守才開始招募兵馬,積草屯糧,因此各自實力都不是很強。
經歷一場大戰之後,自然要舔拭傷口,休養生息。
不過衛安和其他諸侯不同。
這一次,他不但兵力沒有多少少損失,而且賺了個缽滿盆滿。
不僅得到了洛都,還得一個洛都令陳宮。贏得了名望,又私藏了傳國玉璽。
其次就是糧草,無論是聯軍的還是打劫董卓的,在洛都足足新建了三處糧倉,十五萬石糧草。還有大量錢物,藏書、酒肉等等。
除此之外,是人口。
從西涼軍手裡奪回來的百姓,加上本身就準備南遷的,一下子搶回了近二十萬人。
張諮和閻象按照衛安的安排,將這些流民和遷移來的百姓已經逐步安置妥當。
有了錢糧,百姓根本不愁安置。
洛都周邊所有荒蕪的土地,都重新開墾種植。
曲轅犁和鐵製農具的大量投入,勞動效率提高了數倍,也節省了耕牛。可以肯定,今年又會是一個好收成。
人口多了,招募新兵自然容易,而且能夠招募到精壯。
五虎上將各自招募一萬新兵,然後合併一處進行訓練。老兵與新兵搭配,一是便於提升戰力,二是這樣以後就能保證軍隊直屬衛安,而不是將領的私兵。
儘管現在衛安對這幾員將領是非常放心的,但是以後,他麾下將會有更多將領,保不定有些動歪心思。
衛安在洛都成立了東洲軍事學校,衛安自封為校長,周異、郭嘉、戲志才、徐庶四人被任命為副校長,包括什長在內的所有軍官皆需進入軍校學習軍事,進入軍校學習的第一天,便需要宣誓效忠於衛安。
衛安為軍校灌輸了後世的一些軍事思想,成為副校長的周異、郭嘉、戲志才、徐庶也毫不藏私,把自己的軍事思想毫無保留的教授給了學生。
第一批軍校學生共有八百多名,一些將領的子女也被安排進了軍校學習,周異之子周瑜,黃忠之子黃敘都進入了軍校學習。
現在,整個天下似乎非常平靜,但是衛安知道,最多一年之後,諸侯的攻伐就會開始。
在以前的歷史中,先是益州牧劉焉野心膨脹,看著自己兵多將廣,錢糧充足,加上蜀道之險,便製作乘輿車具一千餘,讓張魯盤踞漢中,斬殺朝廷使者,截斷整個益州與外的交通,準備稱帝。
其他諸侯看到朝廷對此無能為力之後,開始了爭霸。
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才能在亂世佔據主動。
荊州和洛都的政務,荀彧和陳宮二人打理的井井有條,根本就不需要衛安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