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三章 改皇宮為侯府,文房四寶行銷天下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洛都成為東洲的焦點。

衛氏文房四寶的出現,讓東洲南北客商全都彙集於此。

歷史上筆墨硯在東洲早已經出現了,可是並未流行。

沒有能夠用於書寫的紙,錦帛太貴了,就算是大世家也只是偶爾用。普通世家根本不用,寒門子弟連想都不用想。

可是新紙的出現,讓筆墨硯一下子火了起來。

筆和墨是衛安改進的,硯臺根本與衛安無關,可是這些商家為了利益,硬是把他歸到了衛安名下。

這一下本該在這個時候出現的張芝筆、韋誕墨、左伯紙都成了衛安的,這就是穿越者的優勢。

一時之間,天下所有世家、文士,朝中大臣、地方官員等都開始搶購衛氏文房四寶。如果你的書房中、桌案上沒有衛氏文房四寶,都不好意思讓別人進來。友人相聚,不亮出衛氏文房四寶,都不好意思稱文士。

衛安的名聲威望已經傳遍了東洲十三州,可謂家喻戶曉。當世幾位大儒,鄭玄、孔融等,也都盛讚,稱衛氏文房四寶乃國之重器,衛安功在千秋。

沔陽名士黃承彥,襄陽名士龐德公,潁川名士司馬徽等人,也都讚揚衛安,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面對這麼多撲面而來的讚譽,衛安突發奇想,是不是該讓他把楷書給創出來呀!

這個時期是漢字演變的重要時期,從隸書到草書,再到楷書。

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書法大家,出現了許多新的字型。蔡邕、張芝、鍾繇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每一種新字型的出現,都會引起一場轟動,天下文士爭相效仿。

蔡邕、張芝、鍾繇他們能做,衛安為什麼不能做呀?後世的衛安可是寫的一手好楷書。

現在讓他去寫隸書,這不是白白浪費他的特長嗎?

想到這裡,衛安便迫不及待的要讓他的楷書問世了。

隨便寫一些字,似乎還不過癮,哪一個穿越者能不當一下文抄公呢?

不過,現在應該拿出哪首詩呢?

衛安背下的詩也不少,可是在漢代,流行的只有四言,文人五言詩和漢樂府。

當然,七言蔡文姬和曹丕也寫過,不過沒有多少影響力。

要做文抄公,還得是五言或四言。

想了半天,衛安決定抄曹操的《蒿里行》。

首先,這首詩放在這個時代,絕對是精品。而且還有開創一代詩風的作用,以樂府古題書寫新意,慷慨激昂的時代風骨。

繼續抄曹操的詩,讓曹操無詩可寫,這似乎也很爽!

陳留,曹操軍營的帥帳中。

帥案之上,平鋪著一張紙,上面寫的正是“衛安”的《蒿里行》。

雖然不是衛安親自寫的那一張,但絕對是新字型,楷書。不能說與衛安寫的一模一樣,但卻有了七八分的神韻。

楷書從洛都創出,伴隨著《蒿里行》,很快向東洲各州蔓延,許多文人士子都爭相效仿。

衛安也與蔡邕、張芝、鍾繇一樣,被冠以書法大家,甚至是當代大儒之名。

按理來說,衛安也就這一首詩,也就寫了這幾十個字,不可能有這麼高的評價,何況漢代賦才是文章正統。

但衛安的身份太特殊了,大將軍衛青之後,衛氏文房四寶,朝廷的鎮南候,荊州之主,洛都之主,戰功顯赫。冠以這樣的名,許多人都覺得合理。

不過曹操看中的不止是書法,更重要的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