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離開紫雲河,來到一座羅盤山下,山峰突兀聳立,高過千尺,山頂有一道觀,薄霧繚繞,幾隻仙鶴從雲端盤旋而至。
八戒好不興奮,縱身一躍,點過兩片薄霧,就來到那道觀的階梯前,見一道童正揹著一捆柴禾拾級而上。八戒連忙上前取下那道童背上的柴禾,背到自己背上,牽著那道童往道觀而去。
八戒問那道童:“小道童,何以到了此道觀?怎麼稱呼?”
那道童說:“吾乃吳永剛,是山下一民女水芹與巴山一野夫所生,後因吾父為救一頭耕牛,將那耕牛背至此道觀醫治,不幸累死在了道觀門前,吾母因父去世,常遭山下一財主欺辱,吾母不甘受其凌辱,將吾送此道觀,託與凌霄道長撫養,吾母則去江蘇淮陰尋親去了。”
“原是如此,那凌霄道長待你如何?”八戒問那道童。
“那凌霄道長本是得道之人,心慈面善,見吾母託孤,便爽心答應了。他賜與吾天書,教吾學問,吾年方四歲,已是秀才了。”那道童告訴八戒說。
“善哉善哉。”八戒說。
兩人說說笑笑就到了道觀前。
那凌霄道長迎了出來,八戒趕緊施禮道:“凌霄道長,可好?”
“安好,安好,”那凌霄道長還禮後,隨即問那道童,“吳永剛,何以引得他人入此道觀?”
“凌霄道長,我從凌雲河而來,行至此山,見山頂有祥瑞,便冒失來此寶地,還請道長見諒!我雖是道家之人,卻多在佛門謀事,不懂道家禮數,還請凌霄道長切莫見怪!”八戒趕緊上前施禮說。
“原來如此,敢問活佛法號如何?“那凌霄道長問八戒。
“貧仙法號悟能。“八戒說。
“你是八戒?“凌霄道長倍感驚訝。
“嘿嘿,我就是八戒,剛才跟你斯文了一盤。“八戒笑著說。
“你又私自下來了?“凌霄道長打趣地問八戒。
“哪敢呢,這次是師傅叫我下來的。“八戒說。
“太上老君這次派你下來又要叫你幹什麼?“凌霄道長問。
“叫我雲遊四海,我也不知道幹什麼。“八戒說。
“如此說來,此地留不得你了。“凌霄道長說。
“你這有什麼可吃的沒有?我吃飽了就走。“八戒問。
“這裡只有一些山果,給吳永剛吃的。“凌霄道長說。
“既然沒有可吃的,那道童背那些柴禾幹什麼?“八戒問。
“那是在磨練意志,這吳永剛天資聰明,相貌非凡,精通無字天書,有二十年宰相之命,定是一高人轉世。“凌霄道長說。
“既是如此,山果就留與吳永剛了,吾去也。”八戒說完,腳踏祥雲就下了羅盤山。
羅盤山下有道百里峽,峽深巖峭,兩邊翠竹繁茂,一位道士正鶴立竹林之上,吸雲納氣,手過之處,風捲雲湧,整個竹林如海草般舞動,形成了一個威力無比的漩渦。八戒若不施定根之法,定要被那氣場捲了進去。
八戒不由驚歎:“好生厲害!”
他見那道士收了架式,萬物歸於平靜後,便沿那深谷小徑朝那竹林走去,想看個究竟。只見那道長從一根竹子上一躍而至,來到了他的面前。那道長不是別人,正是方才在羅盤山頂道觀遇見的凌霄道長,他的身後還跟著吳永剛小道童。
原來那凌霄道長不忍八戒就這樣餓著肚子走了,還是想盡一下地主之誼,在山下讓八戒吃頓飽飯再走。凌霄道長順手在河裡抓了幾條大魚來,又讓吳永剛在河灘地裡刨起來好些地瓜,然後在河邊生了火,請八戒吃起了燒烤來。
那吳永剛負責燒烤,他一邊用嘴吹著柴火,一邊用樹枝翻烤著魚和地瓜,小臉蛋被烤得通紅,臉上沾滿了煙塵。八戒負責吃,因為烤魚和烤地瓜太燙,八戒吃得滿臉通紅,嘴卻黑得像鍋底。吳永剛和八戒兩人相覷而笑,樂不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