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一臺?”
“一千三。”
方自歸非常驚訝,“大成,你發了筆橫財嗎?”
大成咧嘴一笑,“嘿嘿,發了點兒小財。”
這時的BP機是身份的象徵,可以簡稱為B機,因為它是裝B神器。這時一個大學生腰裡彆著BP機在校園裡晃來晃去,相當於二零零零年你開著一輛桑塔納私家車進自家小區,或者二零一零年你開著一輛敞篷版保時捷911在自家小區裡轉悠。這時腰裡彆著裝B神器對別人說“有事您call我”,極其有腔調,雖然幾年後就極其沒腔調了。
方自歸跟大成聊完了為全興隊助威的工作,大成也願意幫忙,接下來大成就講了講自己的發財史。
與方自歸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不同,大成對自己的專業很感興趣。把有疑難雜症的電器修好,甚至能讓大成產生高潮,就像愛打坦克大戰的丁丁一直打到關尾然後打通關了的那種感覺。大成修電器上了癮,最高紀錄是一夜修好了二十幾臺錄音機。有時大成幹得興起,一干就是一通宵,於是大成就漸漸在學校裡出了名。
大成出名以後,校長、老師家裡的一些高檔電器壞了,也找大成修,維修部的生意越來越火。結果到了後來,儘管維修部的收費是白菜價、友情價,竟然還盈利了。大成承包維修部之前,團委每學期要撥點兒經費給維修部,到後來團委非但不用撥經費,維修部還可以給一些錢支援團委的活動。這種情況下,維修部本身自然也要分享勝利果實,維修部的示波器、萬用表等儀器就全部換成了進口高階品牌,大成也給自己配了臺BP機,以方便業務聯絡。
“現在,財務報表我都能看懂了。”大成意氣風發地對方自歸說。
騎車回工大的路上,方自歸頗有些感慨,大成已不再是三年前和自己一起下船時的那個莽撞少年……方自歸又突然想到,自己不是也在這三年中發生了很大變化嗎?當年“六十分萬歲”的自己,現在竟然被調教成一等獎學金獲得者了。
方自歸一路上都看見各種工地,看見建築工人們幹得熱火朝天,學校門口那條原來坑坑窪窪的水泥路,如今也變成了平整的不顛車子的瀝青路面。這座城市,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看三年大變樣”的演講比賽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熱熱鬧鬧地工大禮堂開始了。比賽這天,校領導悉數到場。透過抽籤,方自歸第五個上場。
第一個演講者的演講題目是《跨越歷史的工程奇蹟——上海內環線》,他講:“從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內環線打下第一根樁,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七日全線通車,僅用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國內規模最大、距離最長的市區高架道路就勝利竣工了。奇蹟啊!真是奇蹟啊!”
演講者大幅度的手勢和高頻率的感嘆詞雖然略顯誇張,倒也贏得了不少掌聲。他就激情澎湃地講吓去:“外國專家曾經斷言:建這類工程,在國際上通常需要七八年,你們計劃只用三四年的時間,這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外國專家不乏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但!是!他們低估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和偉大智慧!
“……內環線途徑八個區,需動遷單位八百家、居民八千戶、地下水電煤等八條管網,可是從開工到完工,沒有一個釘子戶!沒有一個毀約戶!也沒有一個爭吵戶!
“…….四十八公里圓滿環線夢想成真,不同凡響!樹起了上海三年大變樣的歷史豐碑,展現了上海人開拓進取的新風采!
“……看著眼前宏偉壯麗的內環線,我深深體會到,在傑出的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這樣偉大的人民面前,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徵!服!還有什麼障礙不!能!逾!越!”
方自歸對內環線的印象不深,因為自己沒用過。但有幾個地方的變化,方自歸印象很深。
就在這年四月初,上海的首條地鐵開通了,把工大實習工廠所在的莘莊和上海火車站連線了起來。這條地鐵給方自歸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送莞爾回家可以節約半小時。以前莞爾是坐車先到外灘,在外灘再轉一輛公交車回家。現在莞爾是坐車先到人民廣場,在人民廣場乘地鐵回家。這直接提高了莞爾和方自歸的生活質量。
然後就是人民廣場的變化。方自歸給莞爾過二十歲生日時,人民廣場還有個亂哄哄髒兮兮的夜市,如今的人民廣場已經煥然一新。夜市不見了,新市政府大樓、新上海博物館拔地而起。市府從外灘的那幢老洋房搬了過來,市府前的廣場上,出現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音樂噴泉。加上新種的鮮花和綠樹,新鋪的花崗岩地面,新調整的道路佈局,人民廣場簡直變成了一個公園。人民廣場上新增的長椅,更是讓方自歸與莞爾談情說愛有了一個優雅愜意的地方。有了新的人民廣場,莞爾與方自歸就不再喜歡去情人牆湊熱鬧了,這直接提高了兩人的愛情生活質量。
第二個演講者上臺了,她主要講的是浦東開發開放。
方自歸大一時第一次聽到“三年大變樣”的說法,嗤之以鼻,因為這和“三年***”聽上實在非常相似。然而當這年的報紙上大書特書“三年大變樣”勝利完成時,方自歸不得不承認,上海的變化確實驚人。呂蒙證明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上海證明了“市別三年,當刮目相看”。
聽完了幾個同學的演講,方自歸覺得,他們雖然都演的熱鬧,可講的內容都像是從報紙上抄的。方自歸心裡開始暗暗得意,心想他們講的東西和自己原創的思想相比,那真是要差得遠了。方自歸以為,他們說的都是現象,而自己要在著名經濟學家面前,談一談本質。
終於輪到方自歸了,他不緊不慢地走上講臺,決定這次不飆演技,心平氣和地分析分析《資本論》,在工大的講臺上而不是舞臺上,也來一次一鳴驚人。